黑斑蛙养殖加盟前景给您好的建议「在线咨询」
作者:半亩田青蛙养殖2020/8/28 9:47:41






黑斑蛙饲养管理

1、蝌蚪饲养

食用黑斑蛙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 600-800尾。蝌蚪孵出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蝌蚪需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 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

黑斑蛙蝌蚪的管理:当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持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变形期管理:蛙卵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蝌蚪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形的一阶段时期主要靠吸收尾部供给,靠肺呼吸空气,并开始跃出水面登陆栖息,当有90%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2、成蛙饲养

黑斑蛙幼蛙转入成蛙池后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此时生长速度加快,除饵料充足外还需加喂活饵。黑斑蛙眼睛只能看见并吞食眼前的活物,因此活性饵料的选择尤为重要,活性饵料中蝇蛆养殖为简便易行。蝇蛆即苍绳幼虫,无头、无足、色白,生长繁殖速度快,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易被黑斑蛙发现并摄食。

重庆市半亩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青蛙养殖、推广销售为一体的生态养殖基地,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临溪镇高建正东路130号,这里风景秀丽,青山绿水,环境优雅,是发展绿色生态养殖的理想之地本场供应青蛙种苗,成品蛙及青蛙养殖技术培训。


黑斑蛙幼蛙期的养殖管理

蝌蚪孵出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蝌蚪需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


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第5天后,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次,饲料投放在饵料台 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蝌蚪的管理:当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蝌蚪发育到45-50天左右,慢慢开始出前腿,需要持续关注蝌蚪投饵量(需要逐步减料,长出前腿后蝌蚪逐渐缩尾上岸,此阶段是不吃饲料,靠吸收尾部营养为主)。

蝌蚪上岸进入缩尾期,此时蛙肺部逐步发育完善,肺部开始变为主要的呼吸器,(蝌蚪变形是由鳃呼吸转变为肺呼吸的重要过程,在这个阶段是非常脆弱的需要细心照顾,蝌蚪养的好,幼蛙死的少)。此时需要及时的提供附着物,或者逐步退水,露出食台区。以免处于变形期的幼蛙长时间在水中被淹死。


黑斑蛙养殖在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黑斑蛙在国内地下商场上的位置越来越高:有人做过大略查询,在青蛙活动旺季(5-8月),仅湖南区域青蛙每天“地下花费”量在5吨(约10万只)以上,四川成都约6吨以上,为了保持生态平衡,根绝人为抓捕青蛙,开展人工饲养青蛙势在必行。

对于虎纹蛙、黑斑蛙的饲养技能研讨较少,科研落后于出产的局势没有得到改进,人工饲养青蛙前史不长,科研落后于出产的局势没有得到改进,科研部门没有进行青蛙饲养技能做一些饲养研讨,出产得不到提高,有关***杂志报导青蛙饲养成功事例较少,无法推动黑斑蛙饲养热潮,大多的科研研讨集中于该物种的遗传、发育、食性、生理、生态、以及***病害等,但针对饲养技能研讨较少,特别是相关的饵料技能、越冬技能、场所规划技能、***防病技能等。许多年前一些农民为了致富,使用房前屋后零散水面饲养青蛙。


青蛙属***二级维护动物及“三有”动物,饲养者不能从户外抓捕,只得从饲养场引种繁衍,因为青蛙的特殊性,开展人工饲养青蛙还存在很大疑问。

技能疑问:黑斑蛙饲养起步较晚,研讨这方面的技能不多,青蛙又归于水陆两栖动物,比较有特殊性,饲养难度较高,国内外***和***研讨较少,技能推广也不到位,制约了青蛙饲养的规划性开展。

种源质量疑问:当前******培养青蛙种源的饲养公司很少,要规划性开展青蛙饲养,种源难以得到保证,许多都是采用种类作种源来繁衍下一代,但因为种类野性很强,习惯能力差,饲养难度高,如果要得到有用开展,有必要经过人工驯养后种蛙繁衍出来的后代才干习惯人工饲养。


商户名称:重庆市半亩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