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养殖技术优选企业
作者:半亩田青蛙养殖2020/8/28 1:59:26






青蛙养殖应该注意什么

一、养殖技术

1.幼蛙培育技术要点

幼蛙池保持水深0.3~0.5米,水面设置3~5个饲料台和休息台。刚的稚蛙放养密度为200~300只/㎡,50克以下的幼蛙放养密度为100~200只/㎡。同池幼蛙在饲养一段时间后应按幼蛙的口径相适应。刚的幼蛙投喂粒径为2.0毫米的稚蛙料,个体20~30克时投喂粒径3.0毫米的幼蛙料,个体30~50克时投喂粒径3.5毫米的成蛙料。日投喂量为蛙体总重的5%左右,上下午各投喂一次。这样高的碱度能迅速有效地杀灭所有敌害生物、野杂鱼和各种病原体,对蛙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要定期家换水,保持水质新鲜。



2.成蛙养殖技术要点

幼蛙转入成蛙池后,青蛙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供应充足的饵料为关键,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黄粉虫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在土堆上养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上一些浓度为3%~5%的石灰水,蚯蚓即会倾巢而出,充当蛙饵。还要适量喂些配合饲料,并要及时分养,调整饲养密度。成蛙饲养1个月后,蛙体重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不投喂发霉、变质的饵料,并在饵料中加拌一些肝胆舒灵、三黄粉等。再经过短期饲养,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



二、病害防治要点

青蛙的病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养殖过程中,只要注意环境卫生,保证饲料新鲜、营养均衡、科学喂养,就可以减少蛙病害的发生。青蛙的常见病害有暴发性败血病、气泡病、车轮虫病、红腿病、胃肠1炎等。


青蛙养殖,青蛙你知道多少

青蛙又名田蛙、田鸡等,历来被称为'庄稼卫士',是螟蛾、稻苞虫、稻蝗虫、蝼蛄、蟋蟀、叶蝉等30多种作物害虫的天敌。据统计,一只黑斑蛙,一年能吃掉一万只害虫;一只泽蛙,一天的食虫量多达260余只,平均少也有50-70只。 青蛙的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比牛肉高25%,是有名的美味佳肴。雌蛙及卵膜具有补虚、益肝1、养肺阳等***,是良好的滋补强壮剂,尤适于休弱多病者食用。生石灰清塘药性消失时间一般为7天左右,晴天消失快,阴雨天消失慢,干法消失快,带水消失慢。



在国际市场上,每公斤干青蛙可换外汇相当于人1民币150元。 近年来,青蛙的养殖业逐渐兴起,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人工养青蛙技术容易掌握,设备简单,***少,见1效快,每年每亩收入可达5000元左右。


青蛙养殖中的捕捞及加工

对雌蛙进行人工催产,使它的早期产卵,或者选择早期孵出的蝌蚪来进行加速饲养管理,提高调料中活饵的比例,当年长达50一100克即可上市。一般立冬前后捕捞。可以鲜售,也可以加工。



加工办法是:先用50-60℃的温水将青蛙烫一下,然后用细麻绳穿在两眼之间,两腿顺直晾干。不要挤压,以免霉烂。干后剥油时,用沸水烫5一6分钟,待水浸入皮肤内捞出,用箱闷7一8小时后,摘出腹内两块黄白色脂肪。摘时不要带卵和皮膜,然后放在通风处干燥,待水分蒸发掉,成为干货便可出售,中般2.75公斤剥出0.5公斤油,也可用全蛙干燥后上市出售。青蛙是一种益虫,除了能够帮助我们保护庄稼以外,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大补的食材,因此青蛙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


青蛙养殖之幼蛙及成蛙的养殖

当青蛙蝌蚪陆续变形上岸时,青蛙养殖也就要从原来的蝌蚪养殖转化到幼蛙养殖当中来了。幼蛙养殖中,下面的前两项工作是在蝌蚪养殖期间就需要做,否则真的等到蝌蚪变形了才来做,可能就会比较被动了。

食台的制作



为了防止饲料散落和方便青蛙采食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青蛙需要采用专门的食台。生石灰清塘:生石灰经水溶化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强碱性的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热能,在短时间内使池水的PH急剧升高到11以上。食台大小一般为长1.5米,宽1米,也可以根据场地采食区的大小来适当调整食台的大小。食台四周采用2厘米×3厘米规格的小方木条做框架,用40目的尼龙网布做底部。为了提高制作效率,一般框架用3厘米的气动射1钉钉牢,尼龙网布用气动马钉钉牢。

一口约200平方米的蛙池,需要准备约24个食台,一亩地3个池则需要准备72个左右的食台。


商户名称:重庆市半亩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