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内部介质的工作温度应低于制造厂家
温度是电容器运行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它包括工作温度和环境温度。电容器工作温度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可选择-25/B类的电容器,,南方湿热地区可选择-25/D类的电容器。电容器运行使得外壳温度一般不准超过55℃,为了便于监视电容器运行中的温度,可以在电容器的外壳上设置热点,即粘贴示温蜡片,用来测试与显示电容器的实际发热程度。在正常工作时,电容器内部介质的工作温度应低于制造厂家允许的温度,不得超过70℃,否则会引起热击穿及鼓肚现象。
电容器组周围的环境温度
电容器周围的环境温度也是影响电容器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如果周围环境温度太高,电容器内部的热量就难以散发出去,导致出现热击穿的现象;如果周围环境太低,电容器内部的绝缘介质就有可能会凝结,导致出现绝缘击穿的现象。一般来说,电容器组周围的环境温度不能够超过40℃,24小时内的平均温度不能够超过30℃,一年内的平均温度不能够超过20℃,所以,在挑选电容器的时候要选择符合周围环境变化要求的电容器。
对低压电容器放电装置的要求
对低压电容器放电装置的要求,GB/T 225852-2008《电力电容器低压功率因数补偿装置》规定:放电器件应保证电容器断电后其上的剩余电压降至50V的时间不大于3min,并且,当任一分组电容器再次投入时,其线路端子上的剩余电压应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0%。当电容器本身装有能满足这一要求的放电器件时,装置可不另设放电器件。对于采用自动投切方式的低压电容器,应根据投切时间设置放电器件的放电时间,以满足上述关于任一分组电容器再次投入时其线路端子上的剩余电压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0%的规定。
电力电容器中电介质的自愈能力
在电力电容器中,电介质的自愈能力对于安全电容器操作和无源元件的寿命终止行为至关重要。在与金属化薄膜的弱点相关的穿的情况下,放电能量使聚合物和金属电极蒸发并在由去金属化区域围绕的聚合物薄膜中产生孔,因此缺陷是绝缘的。为了确保的自愈能力,电介质必须在低于某一层间压力极限的实际条件下或在等效的空气层下操作。高于此阈值,薄膜失去其自我修复功能:电介质损坏,清除能量太低,无法充分蒸发电介质和相邻的金属电极,从而导致电容器短路。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