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换热器运行时的参数如下:
1、工作温度在250℃以下,板式换热器的工作温度决定于密封垫片能接受的温度。用橡胶类弹性垫片时,工作温度在200℃以下;用紧缩石棉绒垫片时,工作温度为250~260℃;
2、工作压力在2.5MPa以下,板式换热器是由垫片密封,密封的周边很长,并且角孔的两道密封处的支撑状况较差,垫片得不到满足的压紧力,所以其时板式换热器的工作压力仅为2.5MPa;单板面积在1m2以上时,其工作压力往往低于2.5MPa;
3、不适宜进行易阻塞通道的介质的换热。板式换热器的板间通道很窄,通常为3~5mm,当换热介质中含有较大的固体颗粒或纤维物质,就易阻塞板间通道。对这种换热场合,应思考在进口设备过滤设备,或选用再生冷却系统。
运行参数对板式换热器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只有时刻记好它的参数,在使用的过程中多注意一下它的各个参数,才更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行。
板式换热器的结构构造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很多用户都会感到疑惑,其实换热器的结构构造与其换热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换热效率。
介绍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和换热效率的关系:
1.管程数:增加板式换热器的管程数也可以提高对管程介质的换热,但也会增加压降。
2.采用合适的导流形式可以避免死角等,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3.板式换热器的规格:减小规格可以增加换热面积,当然就提高了换热效果,但一般也会增加压降。
4.换热管的排列方式:三角形的排列方式可以比正方形的排列方式容纳更多的管子,增加换热面积;转角形式可以优化使壳体介质的流动效果。
5.针对不同介质及换热工况,还可采用特殊换热管:如螺纹管、波纹管、T形管等来增强换热效果。
6.设置适当的档管或档板等防短路结构。
7.板式换热器的壳体分程,原理同管程数的增加。
8.折流板间距:间距小使通道面积减小,流速加快,强化换热效果,但压降较大。
所以设计合理的结构构造,可以使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大大提升、稳定,因此小编提醒大家,在安装使用时,不要觉得换热器上的某一个零件毫无用处而拆卸下来或者损坏后也不更换,虽然这样表面看似没有任何问题,但其实内部潜在性的已经开始存在***的安全隐患了,不仅会降低换热效率,更会加重换热器的损坏速度。
在板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中,需要注意到许多的问题。比方说在计算换热系数时,为了确定液体的粘度或温差,我们需要知道板片的壁面温度。
换热器厂空介绍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冷、热流体的温度,假定一侧壁温;
2.由准则关系式求该侧换热系数;
3.由公式q1= a1(t1—tw1 )计算该侧单位面积上的换热量q1;
4.根据板式换热器板片的热阻Rp用公式:tw2=tw1-q1Rp计算另一侧壁温tw2;
5.由准则关系式求出另一侧换热系数a2;
6.由公式q2=a2(tw2一t2)计算另一单位面积换热量q2,如果假定的壁温正确,则应有q1=q2;若q1≠q2,则应重新假定壁温再进行计算,直至q1与q2基本相当为止。
为了准确快速,可用计算机计算;也可用图解法计算,即假定多个壁温,把计算出的q1与q2画成图,其中q1与q2相交点即为壁温。
选择板式换热器需要注意氯离子的腐蚀性
板式热换器一般是由不锈钢制成的,有比较强耐腐蚀性和氯化性,但是氯离子能够对其腐蚀,在我国,有些地区中的氯离子腐蚀性比较高、曾经出现过,氯离子对板式热换器的腐蚀,所以应该引起设计者对选用板式换热器的注意,必须采用一定的措施,目前氯离子对板式换热器的腐蚀性浓度还没有一个程度,一般认为当氯离子达到200p.pm时候,不适合采用一般的板片。
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解决氯离子腐蚀换热器的板片,降低一级网和二级网介质中的氯离子浓度,让其在正常范围之内,可以对整个板片起到保护作用,但是***大,比较麻烦,通过采用不锈钢转化膜换热器,其***比普通板片高百分之10.相比而言,第二种方法便宜点。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