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位滴定法
电位滴定法(potentiometric titration)是在滴定过程中通过测量电位变化以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和直接电位法相比,电位滴定法不需要准确的测量电极电位值,因此,温度、液体接界电位的影响并不重要,其准确度优于直接电位法,普通滴定法是依靠指示剂颜色变化来指示滴定终点,如果待测溶液有颜色或浑浊时,终点的指示就比较困难,或者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指示剂。电位滴定法是靠电极电位的突跃来指示滴定终点。在滴定到达终点前后,滴液中的待测离子浓度往往连续变化n个数量级,引起电位的突跃,被测成分的含量仍然通过消耗滴定剂的量来计算。
自动电位滴定仪的“前世今生”
- 滴定法征服了过程分析领域 -
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电位滴定仪在其适用的地方普遍运用起来。第二次后的过程分析工业化,意味着自动电位滴定仪需要坚固的外壳来耐受恶劣分析环境的考验。1961年,Metrohm在德国的勒沃库森市(Leverkusen)的拜耳公司(Bayer AG)安装了首台机器人自动电位滴定仪(Robot-Titrator)。这款仪器演化成为后来的多功能自动电位滴定仪440(1966年生产)。之后,过程分析类自动电位滴定仪也集成了微处理技术。
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滴定法现已成为一种、可靠、快速和简便的分析技术
电位滴定仪滴定的原理和应用
滴定的原理
向样品中滴加已知浓度的滴定剂,使滴定剂和被测物之间发生完全的化学反应。而后通过测定滴定剂消耗的体积,根据化学计量法计算,来确定被测物的含量。
滴定的应用
基于以上滴定的原理,滴定反应的终点必须容易被观测的,通常会采取一些方式来进行观测,如电位法(通过电极测量电位)或使用指示剂(通过指示剂的变色)来确定终点。所以应用滴定反应来进行的测量实验,通常是快速的、完全的、明确的、可观测的。
电位滴定仪的应用
随着滴定实验的广泛应用,人们开始不满足于传统的手工控制玻璃管加液的方式进行滴定实验,这种滴定方式结果的准确性、分析效率都较低,传统手工滴定的结果性和效率主要靠化验师的技术能力,尤其是辨别不同颜色的能力。也就是确定终点的能力。
近些年随着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实验与分析任务量越来越大、对于与结果的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滴定实验的操作也从手工滴定,慢慢的开始被自动的机械设备操作所取代,从手动加液,到后来的通过马达驱动活塞滴定管加液,使滴定剂添加的度更好;不同种类的电极取代了指示剂来确定反应终点,大大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
相对于指示剂变色的方式,测量电极的测定电位并对电位-滴定剂体积做曲线图,通过数学模型评估滴定曲线得到的结果,更真实的反映了化学反应的过程。整个实验过程自动化程度较高,也大大降低实验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更节省人工成本。
自动电位滴定仪仍在继续发展,在滴定过程中一些步骤和方式逐渐智能化,进一步提高了仪器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比如:直观的触摸屏界面:只需“一键”进行滴定,一次操作进行完成实验;智能识别滴定管:支持热插拔,无需反复开关机,既快速又防止因反复开关机对仪器产生的影响;智能电极:自动识别和读写电极芯片中的数据,防止电极的错误使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功能组合,如配置多个驱动器、多个滴定管等可根据实际需求自由添加;自动进样器:可以满足大量样品测试的需求,一次启动可完成多个样品的连续测定;网络版软件:通过电脑端可远程一次操控多台设备进行实验、方法的写入和、结果收集和汇总,并带有数据库便于后期认证和审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