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位滴定
绘制E/V-V曲线
△E/△V为E的变化值与相对应的加入滴定剂的体积的增量的比。曲线上存在着极值点该点对应着E-V 曲线中的拐点,即为化学剂量点。具体数据处理方法为:以加入滴定剂的体积为为横坐标,以ΔE/ΔV为纵坐标,画出滴定曲线。曲线的高点即为滴定终点。由高点引横轴的垂线,交点就是消耗滴定剂的体积。
自动电位滴定仪使用前的准备
1.开机前,首先应对仪器做一次检查。看仪器正常使用条件是否完全保证,看基本部件安装是否到位,看各供流管路接头连接是否可靠。检查电气线路各种连接是否匹配、正确。使用复合电极测试时,复合电极的电气插头应插入电极插口(1)上;使用测量电极与参比电极测试时,插口(1)上应插入Q9短路插头,其它两个电极分别与测量电极接口(2)接线柱(一)连接好。(注意:任何测试,电极插口(1)都不得空置)。
2.如上次试验采用了会产生沉淀或结晶的滴定剂(如AgNO3),应对滴定管做认真清洗,以免产生结晶损坏阀门。
3.开机前不得更换滴定管。(必须使仪器上在用的滴定管完成一次补液动作,使活塞处于下死点位置时,方可进行更换)。
4.检查滴定剂的容积,不能少于5ml。如选择《氧化还原滴定》模式,溶液杯内溶液不能少于100ml。
5.上次开机完毕后与本次开机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分钟。
自动电位滴定仪的“前世今生”
- 滴定法征服了过程分析领域 -
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电位滴定仪在其适用的地方普遍运用起来。第二次后的过程分析工业化,意味着自动电位滴定仪需要坚固的外壳来耐受恶劣分析环境的考验。1961年,Metrohm在德国的勒沃库森市(Leverkusen)的拜耳公司(Bayer AG)安装了首台机器人自动电位滴定仪(Robot-Titrator)。这款仪器演化成为后来的多功能自动电位滴定仪440(1966年生产)。之后,过程分析类自动电位滴定仪也集成了微处理技术。
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滴定法现已成为一种、可靠、快速和简便的分析技术
电位滴定仪的应用
随着滴定实验的广泛应用,人们开始不满足于传统的手工控制玻璃管加液的方式进行滴定实验,这种滴定方式结果的准确性、分析效率都较低,传统手工滴定的结果性和效率主要靠化验师的技术能力,尤其是辨别不同颜色的能力。也就是确定终点的能力。
近些年随着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实验与分析任务量越来越大、对于与结果的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滴定实验的操作也从手工滴定,慢慢的开始被自动的机械设备操作所取代,从手动加液,到后来的通过马达驱动活塞滴定管加液,使滴定剂添加的度更好;不同种类的电极取代了指示剂来确定反应终点,大大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
相对于指示剂变色的方式,测量电极的测定电位并对电位-滴定剂体积做曲线图,通过数学模型评估滴定曲线得到的结果,更真实的反映了化学反应的过程。整个实验过程自动化程度较高,也大大降低实验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更节省人工成本。
自动电位滴定仪仍在继续发展,在滴定过程中一些步骤和方式逐渐智能化,进一步提高了仪器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比如:直观的触摸屏界面:只需“一键”进行滴定,一次操作进行完成实验;智能识别滴定管:支持热插拔,无需反复开关机,既快速又防止因反复开关机对仪器产生的影响;智能电极:自动识别和读写电极芯片中的数据,防止电极的错误使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功能组合,如配置多个驱动器、多个滴定管等可根据实际需求自由添加;自动进样器:可以满足大量样品测试的需求,一次启动可完成多个样品的连续测定;网络版软件:通过电脑端可远程一次操控多台设备进行实验、方法的写入和、结果收集和汇总,并带有数据库便于后期认证和审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