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安全施工注意事项
人工挖孔桩在施工时,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容易发生坍塌,还有施工工艺不合格,甚至不注意施工安全会造成安全事故发生,因此我们在施工中要严格遵守施工安全,注意以下几点:
1.容易引发坍塌。在具有较高的地下水位的高砂性土和淤泥质土中进行人工挖孔桩施工,特别是在有承压水的地区,容易引发管涌、坍孔等工程事故。如果挖孔卸荷量大,往往引起孔壁土的松散,使桩周土的强度降低,如果不设置有效的护壁,非常容易造成孔壁坍塌。
2.施工工艺不合乎施工标准要求。主要表现在清理桩孔底部不:测量***不准确,不能有效控制成孔时的垂直度,没能及时把混凝土浇灌成孔中,致使在侧压力下护壁变形、桩位发生偏移。如果混凝土质量不过关,桩孔内就可能产生很多的积水,而只采取一般的串筒施工,不采用水中浇混凝土导管施工,就会造成混凝土离析,从而使桩孔内的振捣不佳。
3.致使发生其他的安全事故。有的地区富含地下水,可能致使其周围地下水位降低,从而导致地面沉降,进而损坏其周边的房屋、管道和设备仪器。如果土层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就可能把***气体排放出来,致使桩孔内缺氧,威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浅谈人工挖孔桩的正确施工顺序?
1、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包括场地平整→放线、定桩位→挖节桩孔土方→支模浇筑节混凝土护壁→在护壁上二次投测标高及桩位十字轴线→安装活动井盖、垂直运输架、起重电动葫芦或卷扬机、活底吊土桶、排水、通风、照明设施等→第二节桩身挖土→清理桩孔四壁、校核桩孔垂直度和直径→折上节模板,支第二节模板,浇筑第二节混凝土护壁→
重复第二节挖土、支模、浇筑混凝土护壁工序,循环作业直至设计深度→检查持力层后进行扩底→清理虚土、排除积水、检查尺寸和持力层→吊放钢筋笼就位→浇筑桩身混凝土。当桩孔不设支护和不扩底时,则无此两道工序。
2、挖孔方法:
开孔前,桩位应***放样准确,在桩位外设置***龙门桩,安装护壁模板必须用桩心点校正模板位置,并由专人负责;人工挖孔桩的孔径(不含护壁)不得小于0.8m,当桩净距小于2倍桩径且小于2.5m时,应采用间隔开挖。排桩跳挖的小施工净距不得小于4.5m,孔深不宜大于40m;
2、挖至设计标高时,孔底不应积水,终孔后应清理好护壁上的淤泥和孔底残渣、积水,吊装钢筋笼,然后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应立即封底和浇筑桩身混凝土。
3、护壁施工:
为确保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必须采取防止土体坍滑的支护措施。支护的方法有:现浇混凝土护壁、钢套管护壁、钢筋网护壁和滑模护垫等。
人工挖孔桩施工规范的挖孔桩要比木桩、混凝土打入桩抗震能力强,造价比冲锥冲孔、冲击锥冲孔、冲击钻机冲孔、回旋钻机钻孔、沉井基础节省。从而在公路、民用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挖孔桩井下作业条件差、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安全和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一、适用条件。
人工挖孔灌注桩适用于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黏土、亚黏土、含少量砂卵石的黏土层。可用于高层建筑、公用建筑、水工建筑做桩基,作支承、抗滑、挡土之用。对软土、流砂、地下水位较高、涌水量大的土层不宜采用。
二、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
1、挖孔顺序:凡遇相邻桩间距小于2倍桩身直径,界隔桩施工,且后施工桩开挖前,先施工的桩应已浇筑混凝土且满足强度要求。桩芯砼浇灌完成,经抽芯检验合格后,再进行上部结构施工。
2、挖孔桩施工工艺
施工程序为:场地平整→放线→定桩位→架设支架或电动基芦→准备潜水泵、鼓风机、照明设备等→边挖边抽水→每下挖90MM进行桩孔周壁的清理。校核桩孔的直径和垂直度→支撑护壁模板→浇灌护壁砼→拆模继续下挖,达到微风化一定深度后,由勘测单位验收→绑扎钢筋笼→验收钢筋笼→排除孔底积水、放入串筒,灌注桩芯砼至设计顶标高。
场地处理
(1)、对原有场地进行平整。
(2)、在外围四周适当位置设置排水沟,做集水井。
(3)、开挖面做混凝土垫层,C10混凝土厚100mm。
4、桩孔土方的处理 施工现场设置临时土方堆放场地,挖出土方必须在两天内用汽车外运(挖掘机配合人工装车),所挖土方不堆放在孔边,外运至堆土场,确保施工现场畅通。 5、掘进
(1)、掘进前向每个操作小组作地下土层、地下分布情况的交底。并指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的一般法,
(2)、每个桩孔有一个固定的小组负责施工,每个正在施工的井下、井上均应有人操作,并明确对井下操作人员应负的安全责任,上、下之间有良好的联络信号。
(3)、保持井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不断向井内送风。
(4)、弃土和其它建筑材料在井内垂直运输时,采取措施,确保井下操作人员的安全,在井底设置安全区,以防物体堕落伤人。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