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清代,绳结发展至非常高妙的水准,式样既多,名称也巧,简直就把这种优美的装饰品当成艺术品一般来讲究。在曹雪芹著的红楼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中,有一段描述宝玉与莺儿商谈编结络子(络子就是结子的应用之一)的对白,就说明了当时结子的用途,饰物与结子颜巴的调配,以及结子的式样名称等等的问题。
那时候,日子过得清贫,太奶奶因为儿时随村里的绣娘学过些针线活,便接了不少编中国结的活儿。这活儿价格极低,一件才几毛钱,家中的亲戚都劝着说别干了,只有太爷爷支持:“就算不为了钱,我们做着心里也踏实!”记忆中不大的前厅,有两把吱呀作响的木椅,高脚板凳和压着黑白照片的桌子上,到处堆满了太奶奶领回来的绸线和挂绳。
东阳市画水俊燕工艺品厂位于风水秀丽,鸟语花香的山水东阳市画水镇画南村岩下,是一家拥有技术的生产加工的企业.
纵观中华服饰五千年的历史,从先民用绳结盘曲成“S”形饰于腰间,到周朝的绶带、南北朝的“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再到盛唐的披帛结绶、宋代的玉环绶,直至明清旗袍上的盘扣以及荷包(香囊)、玉佩、扇坠、发簪等,都无不显示了结在我国传统服饰中被应用的历史之久和包罗之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