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控折弯机自动上料数控折弯机器人经济实用性考虑,以及整个自动化改造项目成本严格控制,综合估计了机器人手臂活动范围与作业区间尺寸的匹配性、抓手自重重量及抓取金属管后的偏离因素、以及机器人末端有效负载衰减曲线,为大家整理了折弯工作站的几个优点。
改造后数控折弯机自动化生产线的成效:
1.高产能:
如众多自动化系统***一样,关节机器人为工厂折弯效率的提升做出了很有说服力的贡献——解决了人工作业的劳动强度与风险难题,同时,可24小时连续无疲劳作业的。
2.高柔性高稳定性:
关节机器人通过计算机系统控制,如数控一样的便捷编程操作,关节式机器人自带的多功能***工程学示教器,工厂设备工程师可通过示教器快速进行新产品适应性的程序切换。
3.高一致性
重复***精度高,75,000+小时平均无故障间隔,以国际技术标准获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
数控折弯机系统出现三方面发展趋势
1、高精高速
功率、质量是制作技能要害的功用指标,是制作技能的主体。若选用高速CPU芯片、RISC芯片、多CPU操控体系、高分辨率检测元件、沟通数字伺服体系、配套电主轴、直线电机等技能可极大地进步功率,进步产品的质量和层次,缩短出产周期和进步商场竞争能力。
2、柔性化
数控折弯机体系选用新一代模块化规划,功用覆盖面更宽,可靠性更强,可满意不同用户的需求。同一体系能依据不同出产流程,主动进行信息流动态调整,发挥体系的功用。
3、多轴化
多轴联动加工,零件在一台数控折弯机机床上一次装夹后,可进行主动换刀、旋转主轴头、旋转工作台等操作,完结多工序、多表面的复合加工,不只光洁度高,并且功率也大幅度进步。
4、软硬件敞开化
用户可依据自己的需求,对数控折弯机体系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用户的运用范围不再受出产商的制约。
5、智能化
数控折弯机工作的时候,主要是由导线对线圈通电,通电后对压板产生引力,从而实现对压板和底座之间薄板的夹持,从而满足各种工件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当数控折弯机各部件之间相互协作的情况下,才能使之更好的工作。
故障一:滑块返程正常,快进正常,手动不能慢行向下,折板无力。
1、检查控制充液控制油路的“二位四通”换向阀是否工作正常,如果是则引起充液阀未关闭,使上腔与油箱充液口相通,不能建压。导致该阀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是没有通电或者被卡死。
2、检查充液阀是否被卡死,如是,请清洁充液阀,重新装上,至使阀芯灵活自如。
故障二:滑块返程速度太慢,回程压力高
此类故障主要是充液阀未打开,此现象刚好与上述故障一的现象逻辑关系相反,可参照故障一的解决方法进行处理。
数控折弯机原有配置该设备于2007年开始投入使用,设备运行状态良好,整体生产效率变慢,升级改造前的工况如下。
⑴装满全长上模需耗时5~10分钟,选用分段上模,特别是装夹特殊位置时,装刀耗时更久。
⑵折弯上模反装时无快夹功能,需手动紧固螺丝,装满全长上模需耗时15~30分钟;若选用分段上模,特殊位置装夹,用时则相应增加。
⑶折弯异形工件需考虑模具装夹位置,手动多次移动快夹。
⑷更换模具后,上下模具需频繁对刀。
⑸下模具底座需拆卸及调转方向,增加操作工劳动强度。
⑹认为折弯长尺寸工件时角度偏差大,需要通过垫纸片、敲夹块等手段来调整角度。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