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尺的测量方法
测量时,右手拿住尺身,大拇指移动游标,左手拿待测外径(或内径)的物体,使待测物位于外测量爪之间,当与量爪紧紧相贴时,即可读数。
尺身和游标尺上面都有刻度。以准确到0.1毫米的游标卡尺为例,尺身上的较小分度是1毫米,游标尺上有10个小的等分刻度,总长9毫米,每一分度为0.9毫米,比主尺上的较小分度相差0.1毫米。量爪并拢时尺身和游标的零刻度线对齐,它们的首条刻度线相差0.1毫米,第二条刻度线相差0.2毫米,……,第十条刻度线相差1毫米,即游标的第十条刻度线恰好与主尺的9毫米刻度线对齐。
当量爪间所量物体的线度为0.1毫米时,游标尺向右应移动0.1毫米。这时它的首条刻度线恰好与尺身的1毫米刻度线对齐。同样当游标的第五条刻度线跟尺身的5毫米刻度线对齐时,说明两量爪之间有0.5毫米的宽度,……,依此类推。
在测量大于1毫米的长度时,整的毫米数要从游标'0'线与尺身相对的刻度线读出。
卡尺的维护
1、运行检查
在每天使用之前,要先检查游标卡尺的零刻度是否对齐,刻度是否清晰可见,挪动是否顺畅,是则该卡尺可正常使用,否则需将该卡尺进行维修或更换新的计量有效的卡尺,并按运行检查规定中的仪器失效处理方法进行。
2、注意事项:
游标卡尺使用完毕,用棉纱擦拭干净。长期不用时应将它擦上黄油或机油,两量爪合拢并拧紧紧固螺钉,放入卡尺盒内盖好,并避免放置在灰尘、潮湿,过冷过热与含有酸碱蒸汽的环境当中。
卡尺的文化历史
有关王莽新朝始元年(公元9年)铜卡尺的记载见于晚清一些著录上(如吴大澄《权衡度量实验考》和容庚所编《秦汉金文录》),共收录了五件卡尺拓本,可惜原物在解放前就已流散失传了。如今仅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北京艺术博物馆各收藏一件,它们都有计量刻度和纪年铭文,前者主尺长15.2厘米、卡爪长6.2厘米;后者主尺长15.37厘米、卡爪长6.1厘米,两者均比扬州出土的铜卡尺略长一些,卡爪则稍短些,其外形、构造和组合部分都相同。不过上述两件均系征集,出土地不明,而江苏扬州的铜卡尺出土地明确,甘泉乡姚湾村位于汉广陵国郡城之西北,这里曾是两汉诸侯王、墓群的丛葬区域所在。
东汉原始铜卡尺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史、数学史和度量衡史提供了实例,因此,弥足珍贵。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