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磷化处理,在使用时关注点如下:溶液体系、溶液组成和浓度、酸度(TA、FA)、温度、溶液维护、“三废”排放等。通常认为影响磷化质量的因素:磷化前的预处理(油脂、锈蚀层、粗糙度);磷化膜性能(组成、厚度、孔隙率);后处理等。实际上,金属材质不同,磷化表面处理溶液不同。以钢铁工件磷化为例加以说明。近年来研究发现,金属基体材料的表面状态对磷化质量影响很大。
磷化处理,是金属工件加工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方式。有时在进行磷化处理,进行水洗时会出现清洗槽内有白色沉淀物出现的情况,而在进行磷化处理之前,一般需要对金属工件进行脱脂、酸洗等工艺,会使用到金属除油剂,很多人就会认为,后续的水洗过程中清洗槽内出现的白色沉淀物与金属除油剂有关,
其实,水洗时出现的白色沉淀物与金属除油剂的使用并无关系。这些白色沉淀物是因为进行磷化处理后,水洗金属表面的磷化液所出现的一种情况,其中的原理为,磷化液是偏酸性的物质,会在遇水或者是遇湿气后形成电解质,这些电解质就会在清洗槽内析出淤积,从而出现白色沉淀物。
磷化是常用的前处理技术
磷化:是一种化学与电化学反应形成磷酸盐化学转化膜的过程,所形成的磷酸盐转化膜称之为磷化膜。磷化的目的主要是:给基体金属提供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属被腐蚀;用于涂漆前打底,提高漆膜层的附着力与防腐蚀能力;在金属冷加工工艺中起减摩润滑使用。磷化是常用的前处理技术,原理上应属于化学转换膜处理,主要应用于钢铁表面磷化,有色金属(如铝、锌)件也可应用磷化。工件(钢铁或铝、锌件)浸入磷化液(某些酸式磷酸盐为主的溶液),在表面沉积形成一层不溶于水的结晶型磷酸盐转换膜的过程,称之为磷化。
奥氏体不锈钢适合着色处理
常用不锈钢中,奥氏体不锈钢适合着色处理;而铁素体由于着色溶液有腐蚀倾向,得到的色彩不如前者鲜艳;马氏体耐腐蚀性能更差,仅能得到灰黑或黑色的表面。奥氏体不锈钢其显微***为奥氏体,它是在高铬不锈钢中添加适当的镍(镍的质量分数为8%~25%)而形成的,具有奥氏体***的不锈钢。奥氏体型不锈钢以1Cr18Ni9Ti合金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随着不同的用途,发展成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系列,这类不锈钢的牌号有1Cr17Mn6Ni15N、1Cr18Mn8Ni5N、1Cr18Ni9、0Cr23Ni13等。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