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病害原因分析:
1)上部结构圈梁少,长高比过大等使整个房屋刚度较差。
2)筷板基础的配筋计算有误或施工质量差,容易出现局部拱起开裂。
3)仓库、料仓等堆料较多的建(构)筑物,其底板或地坪易出现局部弯沉事故。
4)地基浸水湿陷。湿陷性黄土地基以及未夯实的填土地基等,在浸水后会产生附加沉降,引起墙体开裂。
5)地基软硬不均。在山坡上、池塘边、河沟旁或局部有古井、土坑、炮1弹坑等地段上建造的建筑物,因地基软硬不均、沉降差过大而常使上部墙体开裂。
6)膨胀土、冻胀土地基。膨胀土吸水后膨胀,失水后收缩。因此建在膨胀土上的建筑物危害较大,会发生内墙、外墙、地面开裂,裂缝有时呈交叉形。
基础加固
1.混凝土圈套加固
混凝土围套加固是指在已开裂、破损或因加层而需要提高刚度的基础外面浇筑钢筋混凝土围套的一种基础加固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使基础底面积增大,降低原基底的反力,而且可使原基础受到围套的约束,其刚度、抗剪、抗弯和抗冲切的能力得到提高。
2.灌浆法加固
灌浆法加固是指用压送设备把水泥浆或环氧树脂浆压入原基础的裂缝内或破损处的一种加固方法,
施工时先在基础中钻孔,孔径应比灌浆管直径(一般为25mm)大2~3mm,孔距取3.5~1.0m,孔数对于***基础应不小于2个孔。灌浆压力为0.2~0.6MPa。灌浆有效半径约0.6~1.2m。
几种特殊土的判别:
1.软土地基
软土地基一般指在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的,天然含水量较大、压缩性较高、承载力较低的软塑土。当各项指标在下述范围时,即可判定为软土地基。
天然孔隙e>1.0;天然含水量ω>35%。压缩系数al-2≥0.5MPa-1;塑性指数Ip>10(当Ip>17时,为淤泥质粘土;当17注Ip>10时,为淤泥粉质粘土)不排水抗剪强度Cu<20KPa。
地基处理方法有许多种,如:
a排水固结法(堆载预压、砂井、真空预压法、降低地下水位法、电渗法)
b振冲挤密法(表层压实、重锤夯实、振冲挤密法、土桩和灰土桩、砂桩)
c置换及拌入法(垫层法、开挖置换法、碎石桩法、石灰桩法)
d灌浆法(渗入灌浆法、劈列灌浆法、压密灌浆法、电动化学灌浆法)
e加筋法(土工聚合物、加筋土、锚固技术、树根桩)
f其它方法(锚杆静压桩、基础加压纠偏、掏土纠偏法等)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