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伺服电动机的定子绕组和单相异步电动机相似,它的定子上装有两个在空间相差90°电角度的绕组,即励磁绕组和控制绕组。运行时励磁绕组始终加上一定的交流励磁电压,控制绕组上则加大小或相位随信号变化的控制电压。
转子的结构形式有笼型转子和空心杯型转子两种。笼型转子的结构与一般笼型异步电动机的转子相同,但转子做的细长,转子导体用高电阻率的材料作成。其目的是为了减小转子的转动惯量,增加启动转矩对输入信号的快速反应和克服自转现象。
空心杯形转子交流伺服电动机的定子分为外定子和内定子两部分。外定子的结构与笼型交流伺服电动机的定子相同,铁心槽内放有两相绕组。空心杯形转子由导电的非磁性材料(如铝)做成薄壁筒形,放在内、外定子之间。杯子底部固定于转轴上,杯臂薄而轻,厚度一般在0.2-0.8mm,因而转动惯量小,动作快且灵敏。
交流伺服电动机有以下三种转速控制方式:
(1)幅值控制 控制电流与励磁电流的相位差保持90°不变,改变控制电压的大小。
(2)相位控制 控制电压与励磁电压的大小,保持额定值不变,改变控制电压的相位。
(3)幅值—相位控制 ,同时改变控制电压幅值和相位。交流伺服电动机转轴的转向随控制电压相位的反相而改变。
相信学过电力电子技术的同学,上面这几个控制方式应该很熟悉。
驱动器故障引起跟随误差超差报警维修 故障现象:某配套SIEMENS PRIMOS系统、6RA26**系列直流伺服驱动系统的数控滚齿机,开机后移动机床的Z轴,系统发生“ERR22跟随误差超差”报警。
分析与处理过程:数控机床发生跟随误差超过报警,其实质是实际机床不能到达指令的位置。引起这一故障的原因通常是伺服系统故障或机床机械传动系统的故障。由于机床伺服进给系统为全闭环结构,无法通过脱开电动机与机械部分的连接进行试验。为了确认故障部位,维修时首先在机床断电、松开夹紧机构的情况下,手动转动Z轴丝杠,未发现机械传动系统的异常,初步判定故障是由伺服系统或数控装置不良引起的。为了进一步确定故障部位,维修时在系统接通的情况下,利用手轮少量移动Z轴(移动距离应控制在系统设定的允许跟随误差以内,防止出现跟随误差报警),测量Z轴直流驱动器的速度给定电压,经检查发现速度给定有电压输入,其值大小与手轮移动的距离、方向有关。由此可以确认数控装置工作正常,故障是由于伺服驱动器的不良引起的。检查驱动器发现,驱动器本身状态指示灯无报警,基本上可以排除驱动器主回路的故障。考虑到该机床X、Z轴驱动器型号相同,通过逐一交换驱动器的控制板确认故障部位在6RA26**直流驱动器的A2板。根据SIEMENS 6RA26**系列直流伺服驱动器的原理图,逐一检查、测量各级信号,后确认故障原因是由于A2板上的集成电压比较器N7(型号:LM348)不良引起的:更换后,机床***正常。
数字式交流伺服系统MHMA 2KW,试机时一上电,电机就振动并有很大的噪声,然后驱动器出现16号报警,该怎么解决? 这种现象一般是由于驱动器的增益设置过高,产生了自激震荡。请调整参数No.一0、No.一1、No.一2,适当降低系统增益。(请参考《使用说明书》中关于增益调整的内容)伺服驱动维修就找 杭州富腾自动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