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谈一谈润滑油的几个常用的质量指标_密度
密度是简单、常用的物理性质指标,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
在不同温度下,密度是不同的。我国***标准规定:润滑油产品在标准温度(20℃)下的密度为标准,密度单位为g/cm3。通过密度,我们可以初步确定油品品种:的密度在0.7-0.76g/cm3之间,润滑油的密度在0.86-0.89g/cm3之间。
密度可以近似评定油品质量和化学组成。全合成润滑油的密度值会小一些;用一类矿物基础油或非标基础油调制的润滑油,其密度值较大。
现如今市场上的润滑油玲琅满目,在选择润滑油的时候其实也有许多困扰。润滑油的粘度是润滑油的一项重要指标,那么润滑油的粘度越大越好吗? 我们都知道,机油粘度过低,即较稀,很容易出现亮红灯、润滑不良的现象,有人就误认为机油越粘越好,甚至判断一种机油油质好坏也仅仅以粘度为标准,因此误用机油的现象比较普遍。
其实对于某一辆车,使用合适的级别及粘度有利于加强其密封性,效果会好一些。但对于大部分车辆,考虑节能及排放方面,倾向于选用低粘度油,因为高粘度油流动性较差,尤其冬天,车辆难以启动。
润滑油的黏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
解析润滑油的黏温性
润滑油的黏度,是指润滑油稀稠的程度。温度的高低对润滑油的黏度影响很大,温度高,润滑油的黏度降低,温度低,润滑油的黏度升高,这种因为温度升降而改变黏度的性质叫做黏温性。
较稀的机油形成的油膜较薄,阻力小、流动性佳,适合在低温、低负荷、较高速度的情况下运转。较稠的润滑油由于流动性较差,会导致大量的能量损失在克服润滑油内部阻力上,但它能够在机件表面形成较厚的润滑膜,故此适合在较高温度、重负荷、较低速度的情况下工作。
润滑油的黏度会随温度发生变化,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一桶机油在冷天我们会感觉它变稠,在热天我们会感觉它变稀。润滑油的黏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叫做润滑油的黏温性能,这一特性的量化指标叫做润滑油的黏度指数。
根据黏度指数不同可将润滑油分为三级: 35—80为低黏度指数润滑油;80—110为高黏度指数润滑油;黏度指数超过110即为特高黏度指数的润滑油。现在轿车上使用的发动机油都要求是特高黏度指数的润滑油。黏度指数越高代表机油黏度随温度变化越小,对气温的适应范围越宽。即低温(零度以下)流动性好,容易启动,冷启动保护好;发动机温度高,或环境温度高(例如:沙漠表面温度达到70度)时,机油黏度不会大幅下降,仍能有效地保护发动机。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