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美容的制作方法
苦瓜面膜
10g,9g,苦瓜30g。将***分别研磨为细末,搅拌均匀。苦瓜榨汁盛于碗中。将苦瓜汁慢慢加入药粉中搅拌均匀成膏状后,均匀敷于脸颈部,避开发际、眉毛。睡前敷于脸部20-30分钟,或等敷料八分干即可去除,用温水将脸洗干净。中性肌肤每周1次。
保湿白茯苓面膜
白茯苓18g,蜂蜜20-30ml。将白茯苓研磨为极细粉末。再慢慢将蜂蜜调入搅拌成膏状后,睡前均匀敷于洗净的脸颈部,并避开发际、眉毛。敷于脸部20-30分钟,或等敷料八分干即可将敷料去除,用温水将脸洗干净。能淡化,中性肌肤每周1次。
清新***淡化面膜
天门冬15g,白茯苓15g,芦荟20g,蒸馏水20ml。芦荟洗净,撕掉叶子表面后取肉,再与蒸馏水混合打汁后待用。现代研究进一步证实,驴皮具有促进造血功能、止血、美容***、抑止的功能。天门冬、白茯苓分别研磨为细末,加入适量芦荟汁,使成膏状后,趁新鲜使用,均匀敷于脸部,避开发际、眉毛。睡前敷于脸部20-30分钟,或等敷料八分干即可去除,用温水把脸洗干净。
11个女性春季小常识
1:***要养体
春季***养体重要的是一个动字,动字包括劳动和运动,任何劳动和运动,只要不是过度的,对身体健康都是有益的,这就要求人们要勤于动,不要懒,动则促进气血周流,懒则气血流通缓慢。
3:休***息
女人***应该由内而外,传统***认为睡觉是大补。民间有好多俗话:“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彻夜难睡,浑身疲惫。”“睡个好觉,有如吃个母鸡。7:享受清爽的绿色春蔬春天肝气旺盛,相对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饮食上仍以清淡为主。”睡觉为什么如此重要?那就是老子讲的“一阴一阳谓之道。”晚间睡觉是休***息,养精蓄锐;白天工作学习是能量的释放。
4:省酸增甘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当春天来临之时,女性春季***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的食品,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脾胃之气。
5:***先养心
养心就是要心胸宽阔,遇事不怒,想得开,放得下,始终保持心情的平和。对人与事,不要斤斤计较,要对他人多着想。过喜伤心,过怒伤肝,忧伤脾,悲伤肺,惊恐伤,要保持正常的七情。
6:春捂不宜过汗
大家都知道“春捂秋冻”,但不是随便“捂捂”就能达到的效果。刘敏说,捂的度就是不能过汗,如果天气很热了还里三层外三层的捂着,出很多汗就不好了。
7:精神***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可以说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季节,对于***也是如此。以往,一说到***,人们就会说心态平和,但春季***却不同。对于驴皮的***,明朝医典籍《本草纲目》中有云:“驴皮,大要只是补身与液。刘敏说,“春天不要平和,春季一定要让心情欣然、愉悦,秋天才要讲求平和。”少发脾气,多微笑。尽量保持精神愉快,尤其要避免怒气。
8:不宜过早穿单鞋
俗话说,病从脚下起。现在很多年轻女孩,很早就开始穿单鞋,对身体非常不好。脚和小腿是***三阴经和三阳经的总汇,小腿内侧为、脾、肝三阴经,外侧为胆、胃、膀胱三阳经,对***来说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不宜过早穿单鞋。
女人脸色暗黄该怎么调理
对于女人来说,白嫩的皮肤是年轻的代表,因此,女性都很注重***,但其实有些人的肤色并不黑,但是看起来还是不好,原因就在于你的肤色偏暗黄,那么,皮肤暗黄是什么原因?皮肤暗黄怎么调理?
皮肤暗黄原因
1、血液循环不良
肝直接影响血脉,肝火旺或肝气郁结便易形成气血不通,影响面部的血液循环,皮肤自然暗淡无光。
2、黑色素积聚
黑色素没有有效的清除,长期聚积引起皮肤发黄。
3、紫外线照射
紫外线是皮肤老化的主要,它会让纹理混乱、血液循环不畅、黑色素积聚,使皮肤暗黄。
4、长期熬夜、睡眠不足
因熬夜而没有足够的时间睡眠,肝胆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可表现为皮肤粗糙、黑斑、面色发黄等。
5、纹理混乱,肌肤干燥松弛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肤纹理变得混乱,不但让肌肤失去光泽,同时也让肌肤变得干燥松弛,所以,几乎所有的熟龄女性的肌肤看起来都偏黄。
6、皮脂分泌过多
油性肌肤脸上油脂分泌过多,特别是T区部位,而在化妆后,残妆与皮肤混合,就会让肌肤看起来更暗黄。
皮肤暗黄怎么调理
2、喝红枣茶改善皮肤暗黄
用20g红枣去掉核,然后放进杯子里,加入热水浸泡10分钟即可饮用。红枣中含有有机酸及磷、钙、铁等物质,能够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能力,防止色素沉着。除此之外,红枣还具有很补的功能,能够使面色红润。
3、柠檬汁有助于改善皮肤暗黄
柠檬中含有丰富的***C,在水果中被称为“美容”。用柠檬榨成汁,然后加入适量的蜂蜜一起搅拌均匀饮用。蜂蜜具有其他***,而且还降低了柠檬的酸性,可以让胃部不受到损伤。每天
4、改善皮肤暗黄可以喝豆浆
对于皮肤暗黄的妹子们,自已在每天的清晨喝一杯豆浆,既能够补充营养,还能够让皮肤变的白暂。豆浆在体内分解的时候,会产生***黑色素合成的亚油酸,从而可以减少黑色素的分泌,达到改善肤色的作用。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