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作假山时要有起伏。
山势既有高低,山形就有起伏。一座假山从山麓到山顶,不是直线上升,而是自然弯曲呈波浪式由低而高,由高而低,这是一座山自身的小起伏。山与山之间,有宾有主,有支有脉,这是组山整体的大起伏。
(2)假山制作要有层次。
层次有两种形式,一是前后层次,用来表现深远;二是上下层次,用来表现高峻。群山要有层次,一座山的本身也要有层次,体积和范围越大,参差不齐越多,竖立一块以上的峰石也相同。
(3)假山制作要有曲线。
假山起脚必须弯环曲折,有峰回路转之势,以便依山势和路径处处设景,又需与层次、起伏相结合,才能让假山具有不同的丘壑。
(4)假山要分宾主。
在一座园林中,假山只能有一座主山、主峰骨干,其余都是以宾相配,它们的体积和高度决不能超过主山或主峰。在一座山的组成中只能叠一个主峰,相配的其他峰也不能超过主峰,高低大小有错落,不能对称。
(5)要有顾盼。
顾盼有两种含义,一是宾主之间、峰峦的向背,必须互相照应,势脉相同;一是层次之间,必须彼此避让,前不掩后,高不掩低,侧不掩正。
(6)要有凹凸。
凹凸主要适用于石山。凡叠石,不论岗峦岩洞、溪涧、池岸,都必须有凹有凸,才能显出突兀之势,但要避免规则化,以致失去自然之趣。近年来有不少假山制作技工,不顾叠山与环境的相互借景,用石务求其多,修一旧园,不问其原来制作手法如何,山石是否缺少,首先大量购石若是创新,数量更大。凹凸又等同于画家的线条和皴法,不论是湖石的瘦、皱、透、漏,还是黄石苍劲古拙,画家都要依靠线条来表现,而叠石则全在于凹凸得宜。
(7)要有疏密。
疏密,在叠山中可理解为集中与分散,在座园林中,不论是群山或是小景,都应该有疏有密,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都不适当。
(8)假山要能呼应。
堂前屋后,池北池南或左或右或大或小,此呼彼应,布置随宜。
假山制作必须依据石料的形状而造型造山,所以一般高明的设计师也不会拿出具体的蓝图给自己找麻烦。因为设计可以用电脑设计,想要什么形状就可以有什么形状,但是现实中要找一模一样的石料却是不现实的,自古以来假山制作行业都是如此。石料的挑选也很重要。石料的挑选是在设计师现场勘查过之后,根据山石造型规划设计的大体需要而决定的,并依据山石产地的石料的各种形态于想象中先1行拼凑。置石可分为特置、对置、群置和散置,主要以观赏为主,结合一些功能方面的作用,通常用作园内景区配景点缀,也有把特置石峰作为主景,这类石峰一般单体高大,有完整的造型和鲜明的特色,立之可观。哪些用于起脚、用于山体、用于封顶等。均要通盘考虑。
假山石在现在的园林、别墅、庭院、山水环境等场所的应用非常多,这些景观石让原本优美的环境更具视觉感受,让那些气势磅礴的山水更加的具有观赏价值,还能让别墅、庭院的布置更加大气,让景色充满层次感。如果搭配得当, 假山瀑布流水,小乔凉亭碧树,简直是如诗如画。经过假山的交叉、分隔、夹拥、围合、聚汇,在假山区可以创造出山路的流动空间、山坳的闭合空间、山洞的拱穹空间、峡谷的纵深空间等各具特色的空间方式。
假山石
土山:是以泥土作为基本堆山材料,在陡坎、陡坡处可有块石作护坡、挡土墙或作磴道,但不用自然山石在山上造景。这种类型的假山占地面积往往很大,是构成园林基本地形和基本景观背景的重要构造因素。 带石土山:主要堆山材料是泥土;是在土山的山坡、山脚点缀有岩石,在陡坎或山顶部分用自然山石堆砌成悬崖绝壁景观,一般还有山石做成的梯级磴道。带石土山可以做得比较高,但其用地面积却能够比较少,多用在较大的庭园中。 带土石山:山体从外观看主要是由自然山石造成的,山石多用在山体的表面,由石山墙体围成假山的基本形状,墙后则用泥土填实。这种土石结合而露石不露土的假山,占地面积较小,但山的特征为突出,适于营造奇峰假山、悬崖假山、深峡假山、丛山峻岭等多种山地景观。群山要有层次,一座山的本身也要有层次,体积和范围越大,参差不齐越多,竖立一块以上的峰石也相同。 假山其堆山材料主要是自然山石,只在石间空隙处填土配植植物。石山造价较高,堆假山规模若是比较大,则工程费用十分可观。因此,这种假山一般规模都比较小,主要用在庭院、水池等空间比较闭合的环境中,或者作为瀑布、滴泉的山体应用。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