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温度特性通常简称为阻温特性,指在规定的电压下,PTC热敏电阻零功率电阻与电阻温度之间的依赖关系。零功率电阻,是指在某一温度下测量PTC热敏电阻值时,加在PTC热敏电阻上的功耗极低,低到因其功耗引起的PTC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化可以忽略不计.额定零功率电阻指环境温度25℃条件下测得的零功率电阻值.表征阻温特性好坏的重要参数是温度系数α ,反映的是阻温特性曲线的陡峭程度。温度系数α越大,PTC热敏电阻对温度变化的反应就越灵敏,即PTC效应越显著,其相应的PTC热敏电阻的性能也就越好,使用寿命就越长。
高分子热敏电阻是由聚合物基体和使其导电的碳黑粒子组成。由于这种材料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因而其上会有电流通过。当有过电流通过热敏电阻时,产生的热量将使其膨胀,从而碳黑粒子将分离、其电阻将上升。这将促使热敏电阻更快的产生热量,膨胀得更大,进一步使电阻升高。当温度达到125℃时,电阻变化显著,从而使电流明显减小。此时流过热敏电阻的小电流足以使其保持在这个温度和处于高阻状态。当故障排除后,热敏电阻收缩至原来的形状重新将碳黑粒子联结起来,从而使高分子热敏电阻很快冷却并回复到原来的低电阻状态,这样又可以循环工作了。
热敏电阻分为两种,一种是负温度系数(NTC),一种是正温度系数(PTC),NTC是通过阻值变化对电路进行保护,温度越高阻值越大;PTC又叫过流保护片,通过电流对用电器进行保护,如电流超出PTC额定工作电流时,将会断开。两种都是可***多次保护电子元件。热敏电阻本身就是一种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感受温度变化后,是自身的电阻值发生变化。通过一个桥式电路或者更简单的分压电路,可以把电阻的变化转换为电压信号。把这个电压信号输入到具有A/D转换器的单片机里,就可以测量温度并进行温度控制。
热敏电阻由半导体陶瓷材料组成,利用的原理是温度引起电阻变化.若电子和空穴的浓度分别为n、p,迁移率分别为μn、μp,则半导体的电导为:σ=q(nμn+pμp)因为n、p、μn、μp都是依赖温度T的函数,所以电导是温度的函数,因此可由测量电导而推算出温度的高低,并能做出电阻-温度特性曲线.这就是半导体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