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对于食物和信息素等具有趋向性,可利用这些物质害虫,然后集中灭杀。冷榨未精炼的植物油对储粮害虫具有 良好的吸引作用,如燕麦油、南瓜子油、花生油、***油、、米糠油、麦芽油和玉米油等。民间通常把薯干、南 瓜丝、胡萝卜丝、南瓜花、细糠、鼓皮等作为储粮害虫的食物剂。各地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就地取材作为储粮害虫的食物剂。此外,也可利用上述剂制造诱捕工具或设施对储粮害虫进行集中杀灭处理。
试验结果表明,在初夏(也就是5月的上中旬)选择虫害初发期提前采取预防性熏杀,并在气温开始快速升高的初期阶段,即在春末夏初之际,适当延长密闭时间(32d),可在少用化学药剂熏杀的情况下,难以杀灭的害虫,如锈赤扁谷盗等,且确保储粮全年处于基本无虫状态。
储粮熏蒸注意事项
如果在高气温时段对储粮实施熏蒸,由于此时害虫繁殖处于期,不仅数量大,而且虫种异常繁多和复杂,每一个虫种中所有发育期都会同时出现,所以,即便此时增大药剂量,也难以杀灭虫害。同时,在高温时段熏蒸,如果延长密闭时间,会造成粮温升高,加速粮食劣变进程,特别是此时仓温不得超过38℃,以免触发自燃。
对产品精度要求过高,产品检测方法过于简单。我国粮油产品的检测很多是采用直接比较法,检测手段简单,主观因素太大。以大米为例,决定大米质量等级的主要指标是加工精度,按加工后米胚残留以及米粒表面和背勾残留皮层的程度来定,以***制定加工精度标准样品对照检验。加工精度的检验方法有直接比较法和染色法,多数加工企业按大米标准中制作加工精度标准样品时参照文字描述规定来检测等级(有的大中型企业按精白度或留胚比例定等级),直接比较法和染色法都没有标准样品参照比对,对大米加工精度的把握上就存在差异性,再加上大米出厂检验只要求型式检验项目,对检验员的检测能力、检验室的配置要求不高,所以出厂产品以客户订单要求为标准,加工精度多数存在过高的现象。另外,对于影响口感不大的碎米,在GB1354—2009《大米》中对普通大米(非)要求过高,而 GB 1354—1986《大米》中碎米为 15%,较 GB1354—2009《大米》中的一级差 7.5%、二级差 5%,部分可用的主粮在新标准中变成了副产品,造成主粮的浪费。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