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存储一年以上粮食,根据粮堆平衡湿度,选择空气湿度较大的天气进行保水通风,减少粮食水分散失。当仓外温度低于仓内粮层温度,仓外湿度大于仓内湿度时,且粮食水分低于安全水分时,打开通风口,启动轴流风机,进行保水作业。或者在通风降温或自然降温过程中,采用空气湿度控制装置,将进入粮堆的空气湿度维持在70%~90%之间,减少因自然降温和通风降温过程中水分损失。
对产品精度要求过高,产品检测方法过于简单。我国粮油产品的检测很多是采用直接比较法,检测手段简单,主观因素太大。以大米为例,决定大米质量等级的主要指标是加工精度,按加工后米胚残留以及米粒表面和背勾残留皮层的程度来定,以***制定加工精度标准样品对照检验。加工精度的检验方法有直接比较法和染色法,多数加工企业按大米标准中制作加工精度标准样品时参照文字描述规定来检测等级(有的大中型企业按精白度或留胚比例定等级),直接比较法和染色法都没有标准样品参照比对,对大米加工精度的把握上就存在差异性,再加上大米出厂检验只要求型式检验项目,对检验员的检测能力、检验室的配置要求不高,所以出厂产品以客户订单要求为标准,加工精度多数存在过高的现象。另外,对于影响口感不大的碎米,在GB1354—2009《大米》中对普通大米(非)要求过高,而 GB 1354—1986《大米》中碎米为 15%,较 GB1354—2009《大米》中的一级差 7.5%、二级差 5%,部分可用的主粮在新标准中变成了副产品,造成主粮的浪费。
消费者对粮油产品存在消费误区。很多消费者存在一种消费误区,认为晶莹剔透、光鲜亮丽的大米才是好大米,精、细、白的面粉才是好面粉,越清亮的食用油才是好油,加工越精细,品质越好。消费者这种以感官判定大米、面粉、食用油质量的标准,促使企业纷纷把稻米加工成光滑漂亮的精米、把小麦加工成雪白的精粉,结果大米、面粉都只注重“精、白、亮、美”,营养却大大减少了。而且长期食用这种精米、精粉,极易引起***酸碱失衡,诱发各种“文明病”,如肥胖、等,也造成了粮食的大量浪费。
注重学结仓位科学保粮情况,每半年写出一份科保情况总结。粮食出入库作业时,保管员必须到作业现场,配合指导工人作业,确保粮食入库质量和安全操作设备,作业结束做到活完底净,切断电源,关闭门窗遵守粮食熏蒸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搞好储粮责任区卫生,做到仓内面面光、无积尘;仓外三不留(无杂草、无积水、无垃圾);库场内不乱堆、乱放杂物。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