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霉变的阶段
小麦霉变一般分为 3个阶段:初期变质阶段、生霉阶段、霉烂阶段。霉变主要是由微生物引起的,霉菌是影响小麦品质的罪魁祸首。小麦霉变后,微生物能分泌大量的水解酶,将小麦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水解,使小麦中的营养物质损失,干重下降。微生物还能分泌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甘油容易继续氧化,而脂肪酸积累致使脂肪酸值,从而降低小麦的储藏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霉变后的小麦容重、千粒重、发芽率、淀粉含量均会明显降低,这一系类的变化意味着小麦分加工品质、蒸煮品质均会进一步降低。此外,实验结果表明,发霉的小麦及其制品会对人、畜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人、畜食用了霉麦加工的制品后,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重者会出现窒息,由于后无,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储藏期监管
按照 “秋冬通风,降低基础粮温;春季隔热,延缓粮温升高;夏季排积热,适时补充冷源”的储藏技术路线,做好储粮综合控温保水管理工作,将平均粮温控制在15℃或20℃以下,局部粮温控制在20℃或25℃以下,实施低 (准低)温储藏,***虫霉发育繁殖,减少粮食水分损失。
在粮食入库10d左右平衡整仓粮食温湿度,减小因粮堆水分分布不均等造成的储粮危害。在通风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库区,结合库区智能通风系统运用,提高通风效率,避免无效、***通风,降低通风成本。
蛋白质遭***。加热温度对粮食的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当玉米加热到143℃时,玉米中能被氯化钠提取的蛋白质数量会显著减少。高温烘干能使粮食中若干种氨基酸遭到***。加热温度对小麦的面筋蛋白有很大影响。如果加热温度过高,面筋含量将下降或完全丧失,残留的少量面筋品质将显著变坏,并会使色泽变暗,失去弹性。
烘干过程中,一般控制小麦温度在45~50℃。在保证发芽率为95%以上时,小麦所能忍受的温度为62℃,玉米为51℃(相对湿度为70%时)。加热温度对几项品质指标都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对食用、商用的粮食一般加热温度不超过50℃,不超过60℃,对于种用粮食,一般不能超过45℃。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