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粮食生产是我国有机农业的重要组成之一。粮食储存作为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储粮***生物的控制成为有机粮食仓储的重要技术挑战。
格限制,因此,解决有机粮食储藏期间***生物的控制问题对有机粮食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当前我国粮食的常规储存方式多样,主要是建设粮仓存在,对于***生物的防治通常采用和等化学药剂熏蒸、和杀螟硫磷等喷洒的方式,不利于粮食品质安全,并且这些方式都是有机产品相关标准中禁止采用的。有机粮食因其有机属性不能使用化学合成物质防治及处理***生物,需提出针对性的有机处理方式。为满足有机产品标准,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成熟、经济、有效的解决有机粮食在储藏过程中***生物问题的技术和方法。
储粮微生物是指寄附在粮食和粮油食品上的微生物的总称,种类繁多,包括***、***、酵母菌和等,其中霉菌是与粮食储藏安全关系密切的微生物类群,主要包括曲霉属(Aspergillus Sp.)、青霉属(Penicillium sp.)、根霉属 (Rhizopus sp.)和毛霉属(Mucor Sp.)***。霉菌的生长消耗粮食营养物质,降低粮食食用品质和加工品质;此外,霉菌产生的素、***等次级代谢产物对人畜健康危害极大,尤其是,严重威胁着粮食质量安全。
粮油加工环节节粮减损现状
粮油加工环节的粮食损失量较多,造成粮食损失的环节也较多。我国粮油加工环节造成的粮食损失占粮食损失量较高的比例。据***粮食局统计,每年我国在粮食储藏、运输和加工环节损失粮食约 350 亿公斤,相当于 666.67 万公顷耕地的产量,其中加工环节损失粮食约 75 亿公斤,占 21.4%。目前我国的小麦出粉率约为 75%,稻谷出米率约为 65%,大米抛光次数过多,碎米率过高。粮油加工的环节非常多,包括原料处理、清洗、加工、包装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都会造成粮食损失。以小麦加工为例,小麦加工损耗体现在 7 个方面:,机器收割小麦中带壳小麦较多,带壳小麦在初清和清理过程中被清理出来,成为下脚,造成浪费;第二,过度清理造成部分小麦被清理出来或破碎,成为下脚;第三,清除的瘪麦、碎麦利用不够;第四,过分追求精度,出粉率下降;第五,胚芽和麸皮食用化利用不足,资源利用率低;第六,工艺装备较落后,配粉粗放(大部分在线配混),配粉系统缺乏或停用,造成小麦利用率低;第七,包装及应用过程中造成的浪费,主要是袋装粉造成的损耗。
对产品精度要求过高,产品检测方法过于简单。我国粮油产品的检测很多是采用直接比较法,检测手段简单,主观因素太大。以大米为例,决定大米质量等级的主要指标是加工精度,按加工后米胚残留以及米粒表面和背勾残留皮层的程度来定,以***制定加工精度标准样品对照检验。加工精度的检验方法有直接比较法和染色法,多数加工企业按大米标准中制作加工精度标准样品时参照文字描述规定来检测等级(有的大中型企业按精白度或留胚比例定等级),直接比较法和染色法都没有标准样品参照比对,对大米加工精度的把握上就存在差异性,再加上大米出厂检验只要求型式检验项目,对检验员的检测能力、检验室的配置要求不高,所以出厂产品以客户订单要求为标准,加工精度多数存在过高的现象。另外,对于影响口感不大的碎米,在GB1354—2009《大米》中对普通大米(非)要求过高,而 GB 1354—1986《大米》中碎米为 15%,较 GB1354—2009《大米》中的一级差 7.5%、二级差 5%,部分可用的主粮在新标准中变成了副产品,造成主粮的浪费。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