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季因害虫引起储粮局部发热时,应依据粮堆温湿度的高低制定佳处理方案。当储粮温湿度达到安全保管要求,局部发热粮温超过32℃以上,其它部位粮温在20~23℃时,应先降温后采取局部投药熏蒸法。否则AIP药丸分解较快,由于受粮堆内冷热气流运动的影响,PH3气体很快向四周及粮堆表面扩散,尤其在粮堆表面密闭不严形成“烟囱效应”时,有***体很快散失。在全仓温湿度较高时,储粮局部发热应***行机械通风或单管通风,把全仓粮温降到15~20℃再进行熏蒸杀虫,尽量降低粮堆内微气流的影响。否则,即使对发热点采取了先降温后熏蒸的办法,而没有对全仓进行熏蒸,虽然发热部位害虫得到遏制,粮温下降,而其它部位因粮温(25~28℃)和湿度(65%~75%)较大,又会孽生新的害虫,引起储粮温度升高。同时,在通风时害虫捧随暖湿气流向通风口转移,害虫分布面积增大。因此对这种类型的粮食杀虫时应加大用药量,增大***杀虫面积,好实行全仓熏蒸,以防其它部位再产生新的虫害点。
毒物:熏蒸技术以迅速、低投入的特点成为储粮害虫防治的重要手段,熏蒸过程中常用的毒物主要有;除熏蒸技术外,防护剂在储粮防虫方面的应用也日渐增多,常用的防护剂包括防虫憐、杀虫松、凯安保和硫磷等。高温:粮食仓储作业在秋季粮食入库时一般为高温季节,粮仓内温度可接近35-40℃,特别是在突击入库时,作业工人会暴露在高温下。
粮食在入出仓、平堆,翻动粮面、扒沟、加工等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混合粉尘,如谷物的壳、皮、毛刺及面粉、糠、麸皮,谷物中混杂的泥沙及、铅、锰等金属和类杂质,以及在储藏过程中***、霉菌、昆虫微生物等。粮食粉尘是一种不导电的可燃性粉尘,在生产场所粉尘云或粉尘层的形式存在,在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如遇到足够能量的点火源,就有可能被点燃并发生有巨大***力的粉尘。粮食粉尘可以对***引起反映、机械刺激、纤维化作用。
虫害和霉变的损耗:粮食进行存储的时候,如果不幸出现了大规模的虫害霉变,都会导致粮食的严重损失。害虫是粮食出现重大损失原因,如果虫粮等级非常高,那害虫导致的损失比水分损失更大。粮食储存时的水分减量:粮食进行入库后,对一些高水分的粮食进行通风降水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的工作会让粮食里水分很快降低。重视粮食保管工作,关注粮堆的温度和湿度,防止出现水分转移情况。通常情况下会使用通风手段,这是水分减少的因素。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