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托轮轴感应淬火的工艺分析
大型托轮轴的材料为40Cr钢,重量约900-1200kg,两端表面淬火硬度为HRC通40~45,淬硬层深度>0.4mm.在通常情况下,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时,一次可以加热的零件表面,是由高频变压器、感应器的效率、设备的输出功率及零件加热所需的单位功率决定。因此,在决定感应器与齿侧间隙时要考虑热膨胀因素,并采用适当的限位装置来保证间隙。轴类零件的外表面加热淬火,当加热设备一定时,所能加热的直径与感应器有效圈的高度有关。轴外表面连续加热时,在瞬时加热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加热带的宽度和所能加热的轴的直径成反比,加热带的宽度是由感应有效圈的高度决定的。由于托轮轴重量和尺寸较大,超过了一般淬火机床的适应范围,为此,将托轮轴的一端用卧式淬火机床的卡盘卡紧,中部置于新制作的托车的支承轮上,为了避免划伤轴的表面,支承轮用黄铜制作。淬火时,支承轮可以随工件转动。托车可以固定于支架的轨道上滚动,当托轮轴放于托车的支承轮上时,支承轮受很大的重力,因此,轴与支承轮之间也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
托轮轴的感应加热表面淬火表明,适当减小通常沿用的淬火感应圈有效圈的高度,可以增大轴类淬火的直径,再对淬火机床稍作改装,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解决大型轴类的表面淬火问题了。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在汽车末端齿轮上的应用
渗碳处理是目前汽车和拖拉机重载齿轮主要的热处理淬火方式。但是,经过这种处理后的零件加工性不高,因为厚度不大的齿冠会产生径向和端面变形。
对齿轮的每个齿进行感应加热后再进行冷却淬火的方式,齿轮的耐磨性不亚于渗碳方式处理过的齿轮。
对于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复杂的过程是保证感应器与淬火表面之间的固定间隙。齿轮淬火目的齿轮淬火原理:将工件放入感应器(线圈)内,当感应器中通入一定频率的交变电流时,周围即产生交变磁场。通过的***控制,以确保感应器与齿轮淬火面的间隙保持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为了使沿齿面轮廓的淬火层达到均匀的厚度,在淬火时待加工表面相对于感应器的移动速度要平稳地由齿顶处的值变化至值。利用运动的感应器从一个齿顶经齿窝到达下一个相邻的齿顶,使工作面很窄小的区域被加热和冷却,这种对齿 面持续不断淬火的方法有重大的工艺优越性。
了解各种类型齿轮的感应加热淬火的解决方案,请联系我们有***的工程师为您定制优化的感应加热方案。点击了解更多齿轮、齿圈感应加热淬火设备产品。
采用同时双频法,频率较低和较高同时馈入感应器。根据齿圈同时加热淬火的面积、硬化层深度、比功率及加热时间之间的关系,确定齿圈的加热参数。硬化通过加热来实现。正确淬火对于的旋转硬化结果至关重要,应该在加热后尽快进行。时间间隙加热和淬火可以通过使用快速CNC轴***来化喷头,或通过将猝熄电路集成到感应器中。在此期间淬火阶段齿轮的转速降低到50rpm以下避免在与旋转方向相反的侧面上的“阴影效应”。
许多其他因素影响自旋硬化结果。采用设计制造合理的感应器,配合的工艺参数控制,可以生产质量优良、稳定的感应淬火齿圈。材料要硬化和其初始结构,例如,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由于短奥氏体化时间,初始钢结构必须是密实的(ASTM7及以上)。非均匀的珠光体 - 铁素体初始结构是不合适的。初始结构和碳含量的重要性随模块尺寸而增加减少。如果稍微增加的淬火畸变是可接受的,则是感应的预淬火和回火在轮廓淬火之前可以大大提高齿轮的淬透性。
模块尺寸是旋转硬化的另一个关键因素。自旋硬化是一种通用且可靠的工艺,可以硬化齿轮,螺旋齿轮和内齿轮与表面不规则的距离。利用独特的感应器解决方案可用来限制这种效果通过增强功率分布。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