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杆采用中频淬火炉进行热处理的工艺分析及实施要点
活塞杆是泥浆泵的主要易损部件。为了提高能力,满足工作的需要,采用中频淬火炉进行热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热处理过程中,影响热处理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热处理工艺、原材料等。其中热处理工艺的影响是。因此,掌握活塞杆的热处理工艺实施要点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淬火钢中的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都是亚稳***,而且马氏体中尚存大量晶体缺陷(如高密度位错,孪晶及空位等),以及淬火钢中较大的残留内应力等,它们都是不稳定因素,均有自发转变为平衡***的倾向。
活塞杆的热处理工艺分析及实施要点:
1、尽管中碳合金钢的淬透性高于碳钢,但对活塞杆进行调质处理时,仍应确保加热的充分奥氏体均匀化,同时淬火时要散开充分冷却,得到淬火马氏体***,才能确保终的***与硬度符合要求。
2、采用中频淬火炉淬火时,感应器与零件的间隙应均匀一致,旋转速度与下降速度应匹配,避免出现黑白相间的软带,造成耐磨性降低。
3、对加热时间的控制至关重要,否则有可能造成局部过热或过烧,导致其无法使用。
揭秘轴承零件采用中频淬火设备进行热处理的具体工艺
轴承零件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交变应力,因此,生产上要求轴承零件具有高的性能、高的耐磨性以及良好的尺寸稳定性。为满足上述需要,很多厂家采用中频淬火设备进行热处理,效果良好。
轴承零件采用中频淬火设备进行加热热处理,加热温度为850℃。
套圈淬火冷却在特殊冷却装置上进行,以保证水以10-15m/s速度通过淬火零件的表面。水压为1.5-3MPa,其快速冷却时间以保证零件于150℃左右自回火。低温回火160-170℃。
空心滚子(直径φ32mm×52mm×φ12mm)表面淬火采用中频淬火设备进行,温度为930-960℃,时间15s,随后均温。内径表面温度650-750℃时使滚子内外表面形成奥氏体,然后用快速流动水冷却。
表面淬回火后技术要求:表面硬度为61-64HRC,中心硬度为31-43HRC;淬火层深度为2.0-3.5mm。表层的显微***为隐晶(或细晶马氏体),残留碳化物以及残留奥氏体组成,中心***为托氏体与索氏体的混合***。
调整螺钉感应加热淬火断裂分析
调整螺钉是汽车传动机构的紧固调节零件,工件材料为M135钢,调整螺钉工作时,顶部球面和台肩柱面承受摩擦力,要求工件球面及柱面均匀淬火硬化。技术要求调质后硬度为229-269HBW,淬火后硬化层厚度为1.0-2.5mm,表面硬度为45-55HRC,形成碗形表面硬化层分布。传统感应加热淬火处理后,为使工件球面和柱面同时淬火硬化,旺旺使螺钉头部淬火过深几乎淬透,致使在工件圆柱体与螺杆过度部位形成很高淬火应力,常造成调整螺钉出现断裂失效***。针对上述问题,试验改进工件感应加热淬火装置和感应器。采用矩形感应器和旋转淬火工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调整螺钉改进后感应绝爱热淬火装置,淬火前,工件插入***套中,旋转轴旋转带动工件旋转。感应器用异形纯铜管制作,并安装导磁体。工件感应加热淬火后,球面和柱面获得一定深度的碗形淬火硬化层,心部原始***良好。检验表明,采用改进感应加热淬火装置及方法处理后,调整螺钉性能优良,同时避免了在头部圆柱体与螺杆过渡区域产生淬火应力。现场检验发现,W9高速钢脆断和撕裂表现形式不同,有时发生铣齿掉齿现象,有时出现刨边撕裂坑,有时出现冲圆弧及孔时产生裂边现象,有时发生分齿时掉齿现象,甚至发生锯条坯掉在地上摔断碎裂等。
由于球面上各点与感应器底面距离不同,加热时得到的能量不同。淬火加热是,调整两种电流的相对大小,可在工件端部获得均匀的硬化层。影响两种电流大小的因素有二,一是感应器的宽度,二是试件的旋转速度。感应器宽度实际是对螺钉端部加热的覆盖程度,对端部球面覆盖面越大,接受由导磁体传出的磁力线越少;工件采用中频淬火机进行淬火热处理,硝盐与油相比,哪个淬火介质更好。工件旋转速度越快,圆柱面电动势越大,淬火硬化层越深。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