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椭圆封头与圆筒的连接部位开孔, 孔边的应力沿圆周分布是较复杂的, 呈起伏变化。从化工生产的实际来说,反应难以避免会放热,使得热量分布不够均匀。它们各个方向的应力及各应力分量和应力强度等的变化情形基本是同步的, 即应力强度的部位其薄膜应力强度、薄膜应力+弯曲应力的应力强度也均是。为此按应力强度部位路径来评定其它两个应力强度的做法是可行的。
(2)从分析结果可看出, 孔边各方向的应力、应力分量、应力强度中薄膜应力占有的比重。为此对接管与封头、筒体的连接焊缝的内部质量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应补充超声检测的要求, 目前对这类焊缝仅作表面检测是不的。
(3)根据分析设计标准, 对有限元结果进行强度评定, 结果表明按常规设计出的顶盖厚度不满足强度要求, 所以进行了内部贴补强圈的补强设计。所设计的反应釜顶盖结构不仅有效地防止了泄漏,避免事故的发生, 而且降低了设备成本。
釜体结构反应釜采用三层式釜体结构, 上圆下锥,底部出料;外为保温层, 内为反应层。但用于油加热反应釜,加热器内置就有一定的风险,而且板壳式加热器的焊接有一定难度,因此这种结构是不适用的。采用这种釜体结构, 可有效地保证釜内温度, 使物料在温度下进行反应。釜体各部件均采用1Cr18Ni9Ti 焊接,抗腐蚀性好。搅拌系统反应釜采用了双螺带式搅拌装置, 搅拌, 可对物料进行强制循环翻动, 保证了物料快速、充分、均匀地完成反应;同时, 避免了物料在搅拌装置上的粘附。为防止物料在釜壁上部的粘附, 搅拌装置上部安装有刮料板, 刮料板与釜壁间的距离可调;刮料板为尼龙制成, 具有一定的弹性, 在清除釜壁粘附物料的同时, 不损伤釜壁。搅拌装置各部件均采用1C r18Ni9Ti 加工, 抗腐蚀性好。液压控制系统反应釜自动化程度高, 其加料、出料方式均采用液压控制。
进行了瓜尔胶羟丙基化工业试验。所设计的反应釜顶盖结构不仅有效地防止了泄漏,避免事故的发生,而且降低了设备成本。试验期间, 分为两班作业, 根据试验记录统计, 设备运行792h , 累计投料304 次, 得成品粉58t 。瓜尔胶胚片在反应釜中的装填量为200kg/次,根据客户对产品指标的要求, 反应时间为2h ,为0.6h , 生产出的羟丙基瓜尔胶产品之水不溶物均不大于8 %, 黏度不小于70mPa·s , 符合预定的产品性能要求。一个多月的工业试验表明,G200 植物胶反应釜操作方便、使用安全可靠, 达到了工艺设计的各项要求, 完全满足生产的需要。根据查新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查阅, 未见有类似设备报道。G200 植物胶反应设备的研制成功, 标志着我国植物胶加工设备的研究已达到一个新的台阶, 具有水平。2003 年7 月24 日,G200 植物胶反应釜通过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鉴定, 受到与会的一致好评。
从化工生产的实际来说,反应难以避免会放热,使得热量分布不够均匀。从实际应用的效果来说,使用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对反应釜温度实施控制,可依据系统偏差以及偏差变化率的实际变化情况,进行参数优化调整,不仅适应性好,而且鲁棒性较好,能够实现对反应釜温度的把控。若没有及时排出热量,那么会使得反应釜内的温度增加,极易引发“爆聚”问题。若余热排放过多,会使得整体稳定性被降低,影响化工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因此必须做好温度的有效控制.从化工生产的实际来说,反应釜的温度控制多采用常规PID 控制方法。此方法虽然控制原理比较简单,具有不错的稳定性,而且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比较好,参数调整很方便。
反应釜的炉温控制实践,运用常规PID 控制法,可有效控制动态特性,比如温度惯性大以及容量滞后等。因为反应釜内反应环节会进行吸热和放热,具有时变性和非线性等特点,增加了温度控制的难度。若化工生产对控制速度以及控制精度的要求不高,那么运用常规PID 控制法可获得不错的效果。不过常规PID 控制器的功能实现依赖于相应的数学模型,反应釜实际应用中,反应机理比较复杂,参数具有变化性特点,同时极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影响数学模型的性,增加了参数调整的难度。基于此,要进行PID控制器的优化,应用模糊RBF ***网络PID 控制法,对反应釜PID 控制进行优化以及改进。从模糊RBF ***网络PID 控制法的应用实际来说,其构建的PID 控制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实现稳定运行,需要的时间很少而且超调量很小,增强了炉温的控制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除此之外,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很强,系统的自适应能力比较强,具有较好的鲁棒性。通过在线整定PID 参数,能够快速适应控制系统的变化,使得系统运行保持稳定的状态.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