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滤系统所用组件数量是根据设计总透水量而定的。超滤膜,作为一种高的精度过滤的膜技术,膜表面的微孔直径达到0。而每根组件所标称的每小时产水量是指纯水透水速率,是指采用纯水作测试介质,纯水对超滤膜不存在溶质引起的堵塞问题。测试温度25℃,测试压力为0.1MPa。由多个组件构成的超滤系统实际透水速率为标称的90%左右,但由于装置的透水速率随运转时间而逐渐下降,但经清洗后基本上可以回复到一个相对稳定值,一般情况下,稳定值只是初透水速率的60%左右,此外,超滤组件的透水量还受到温度、压力、料液浓度、给水浊度的影响,因此设计时必须考虑以上因素。
	

2000年以来国内电力、化工、冶金行业中冷却循环水、工业废水、生 活与市政二级污水的资源化处理等大型工程项目剧增,膜技术也正处于发展 阶段,超/微滤工艺目前面临下述问题。在此种情况下,超滤系统的工作负担过重、清洗频繁,从而导致超滤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由于存在处理水源的多样性及水质成分的复杂性,在传统污水处理 工艺中超/微滤比较好的取水工艺位置在哪里,或称进入超/微滤系统尚需何种 生化前处理工艺。 针对特定处理水源,超滤与微滤哪种膜类型更适合,分置与浸没哪 种膜工艺更有效。
	

目前的自来水水源的污染现状正在日益加剧,要想很好的实现家庭终端用水,就必须已超滤净水为核心技术,才能有效的解决净水的问题!超滤膜,作为一种高的精度过滤的膜技术,膜表面的微孔直径达到0.01微米的级别,它就像是一个细小的“筛子”,能够除去全部的泥沙、铁锈、致病微生物,还能好不保留的去除大分子有机物。它们包括:合格的进水水质,合适的反洗时间间隔,及时的化学清洗。
	
	

上世纪80年代国外已经开始对浸没式超滤逐步展开研究并应用于水处理行业的各个领域。2000年以来国内电力、化工、冶金行业中冷却循环水、工业废水、生活与市政二级污水的资源化处理等大型工程项目剧增,膜技术也正处于发展阶段,超/微滤工艺目前面临下述问题。90年代初新加坡某大型水厂选择浸没式超滤膜系统对一期V型滤池进行升级改造,在保持处理规模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了产水水质,并为二期工程提高处理水量和水质提供了工程依据。随后浸没式膜过滤系统在给水厂的新建和升级改造中也已经有所应用。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