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增白剂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五类:作用原理:
1、二乙烯型:用于棉纤维及某些合成纤维、造纸、制皂等工业,具有蓝色荧光;
2、香豆素型:具有香豆酮基本结构,用于赛璐璐、聚塑料等,具有较强的蓝色荧光;
3、吡唑啉型:用于羊毛、聚酰胺、腈纶等纤维,具有绿色荧色;
4、苯并氧氮型:用于腈纶等纤维及聚、聚等塑料,具有红色荧光;
5、苯二甲酰型用于涤纶、腈纶、锦纶等纤维,具有蓝色荧光。
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色彩调理剂,具有亮白增艳的作用,广泛用于造纸、纺织、洗涤剂等多个领域中。以前人们制作白色物品主要是靠传统的漂白、上蓝工艺获得,但给人却有一种陈旧的感觉。荧光增白剂约有15种基本结构类型,近400种结构。中国允许在衣物洗涤剂中添加的荧光增白剂有两种类型:二乙烯基苯类(如CBS等)和双三嗪氨基二乙烯类(如33#等)。发表于1994年《德国皮肤学》杂志上的《荧光增白剂的毒理学性质》一文中指出,即使是用含有荧光增白剂的纺织材料直接接触伤口,也不会对伤口愈合产生不良影响,且不会对***皮肤造成病理性变化。
荧光增白剂可以说是白色塑料必备的添加助剂。荧光增白剂的天然的具有吸收紫外线,发出蓝紫光的能力,很自然的补充了编织袋上确实的蓝光,让编织袋看起来白净如新。有人可能会说,我们的产品全部用新料进行加工,所以不需要添加荧光增白剂。确实,新料相比再生塑料来说,在外光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有一点大家不要忽视,就是亚洲人喜欢的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白色,而是带着蓝光的白。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白色的塑料制品,都会有点偏蓝光的原因。想让塑料在白的基础上再带着点蓝光,这就必然要用到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通过吸收肉眼看不见的紫外光,然后再以蓝紫色荧光的形式发射出来。我们就拿pp编织袋为例,用再生塑料生产的编织袋的颜色总是发黄或者色泽暗淡。这种蓝紫色荧光与物体上的黄光混合后(黄为蓝紫色的补色)得到白光,从而达到增白增亮的效果。荧光增白剂吸收紫外线的特性,还可以有效的保护物品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根据荧光增白剂的这些特性,大家可以发挥一下想象力,任何需要增亮,防紫外线的产品都可以使用荧光增白剂。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