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导管堵塞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可以穿越软弱土层、便于水下施工及沉降量小等优点,所以它在公路桥梁建设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施工设备落后、各地施工材料不一、施工工艺,操作人为因素等原因,水下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经常出现导管堵塞(卡管),混凝土灌注不能顺利进行,严重者直接导致断桩现象,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从施工的实际操作中来发现并加以解决,使之造成的经济损失、影响降到低。本文结合现场实际,根据大呼高速公路多个大中桥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从施工材料、设备、施工工艺多方面出发,对解决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施工中出现的导管堵塞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以提供参考。0m,护筒埋设深度应根据设计要求或桩位的水文地质情况确定,一般埋深2~4米。
⑵剪球灌注时,应保证有足够的混凝土(初灌量大于0.5~2.0m3),以便剪球时达到一定埋管深度(1.0~1.5米)。随后进行多次连续灌注,导管埋深控制在2-6m.在灌注时,应认真测量混凝土面的深度,计算导管的提升高度,每次提升卸除导管后,保持导管埋入混凝土内的深度大于1.50米,防止导管提离混凝土面引起泥浆涌入而造成断桩事故。②严格控制导管的提升速度,只能上下升降,不准左右移动,以免造成返水事故。
钻孔灌注桩浇筑水下混凝土时,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为什么是6么,这个6m时怎么来的
规范上有,要求埋深是2-6米,好像不是强制性条文,一般施工时,建议稍微多一点,一般是埋个8米拆个5米,保证埋深,,如你是监理,就不要死扣字眼,施工的会被你搞死的。
钻孔灌注桩 导管水密性试验方案恩 桩长均16米以内 1.25m桩径 采用28cm导管 有空压机
导管水密性实验
1、目的
保证桥梁桩基灌注桩作业的工艺流程,不影响施工工艺.
2、要求及方法
1) 将所有导管制作应力求坚固,内壁应光滑、顺直、光洁和无局部凹凸.各节导管内径应大小一致,偏差不大于±2mm.
2)导管在使用前和使用一个时期后,除应对其规格、质量和拼接构造进行认真地检查外,还需做拼接、水密、等试验.
3)先把导管首尾用密封扣件相连.导管可在钻孔旁预先分段拼装,在吊放时再逐段拼装.分段拼装时应仔细检查,变形和磨损严重的不得使用.
4)把拼装好的导管先灌入70%的水,两端封闭,一端焊输风管接头,输入计算的风压力,导管需滚动数次,经过15min不漏水即为合格.
3、计算方法
导管水密试验时的水压应不小于井孔内水深1.3倍的压力,进行承压试验时的水压不应小于导管壁可能承受的内压力Pmax,Pmax可按下式计算:
Pmax=1.3(ㄚcHcmax-ㄚwHw)
公式中:Pmax——导管壁可能承受的内压力,KPa;
ㄚc——混凝土容重(用24KN/m3),KN/m3;
Hcmax——导管内混凝土柱高度,采用导管全长,m;
ㄚw——钻孔内水或泥浆容重,泥浆容重大于12KN/m3时不宜灌注水下混凝土,KN/m3;
Hw——钻孔内水或泥浆深度,m.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