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
视频作者:山东承爱递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不仅如此,与贾思勰同时代的墨工张永与“冀公”亦着意强调了配料对于墨品品质的影响。例如张永的麻子墨法:“……入、、秦皮末,和之捣三千杵,搜为挺,置荫室中……”另《墨谱(法式)》载“冀公”墨法:“松烟二两,丁香、、干漆各少许。以胶水搜作挺,火烟上薰之,一月可使。”《文房四谱》记载与之类似,但有补充:“入末,色紫;入秦皮末,色碧,其色俱可爱。”到了唐代,制墨对于取材、选料多有拓展。如墨工王君德采用醋、、屑、等物入墨。又李白曾有诗《酬张司户赠墨歌》赞叹潞州墨:“上璧松烟,夷陵丹砂末,兰麝凝珍墨,精光乃堪掇……。”同样反映了唐墨的配料情况。
至清代,清宫内务府造办处设有专门的制墨作坊,出现了以“龙香剂”配方为主的“乾隆御墨”系列宫廷墨品,然而在这些墨品上,并不特别标明“龙香”字样。至于某些诸如“白潢恭制款天府龙香墨”与“乾隆款查暎山龙香剂墨”等贡墨,很显然是清代名臣显贵将“龙香”墨的典故,作为对君主歌功颂德的手段。而民间以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等为代表的徽州墨商,常以“龙香剂”作为卖点以示其制墨技术遵循古制,招徕顾客,如“汪节庵造款古龙香剂墨”。不过就总体而言,具有“龙香”名的墨品却在清代徽墨中所处的地位与前代大相径庭。其原因无非“龙香剂”已经成为制墨业界基本的配方之一,毋庸赘论。不过,以“龙香”为主要配料的清代徽墨,终形成了以药入墨的文化现象。
按照古人的用意,“龙香剂”的得名同样并非,而以改变墨的形态为目的。《群芳谱》载:“唐明皇以芙蓉花汁调粉,作御墨,曰‘龙香剂’。”由此可知唐玄宗“以芙蓉花汁调粉”的目的是使得墨粉得以凝结。“芙蓉”乃荷花别称。李时珍《本草纲目》引南北朝***家陶弘景的话说:“花入家用,入香尤妙。”可见,李隆基等人试图用荷花汁液作为墨粉的粘合剂,并取其香来命名所制墨品。又李廷珪的另一制墨法,对墨粉的粘合效果说的更加明确:“其墨每松烟一斤,用真珠三两,玉屑一两,一两,和以生漆,捣十万杵,故坚如玉石,能置水中三年不坏。”显然,漆在其中起到了后来胶的作用。也就是说,漆在当时属于胶被广泛使用前的替代原料。李廷珪利用生漆的粘接之力使得墨粉成形,但生漆和墨多有缺点,并不适于作为粘结剂。正因为如此,后代墨工才将粘合剂由漆转为用胶。此时的漆和后来的漆烟墨有着本质性区别,符合制墨工艺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