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的品种可分为“松烟墨”、“油烟墨”两大类。松烟墨是我国较早年代的制墨法。汉墨据说是用“终南山之松”作为原料的。唐代河东易州(今河北易县)和潞州(上,今山西长治县)的松烟尤见名贵。至五代,众多墨工使用的制墨原料也基本上是松烟。然而由于松树资源被大量开采,自北宋以来工匠们获得“松烟”已属不易。苏轼曾感慨“徂徕无老松,易水无良工”,可见当时北方的森林资源已经遭到***。不过,生活于五代至宋初期间的易水人张遇继承并发扬了“油烟墨”制造的技术,由此开辟了制墨材料
据《徽州府志》记载,易水制墨技术正是因他而在徽州获得了的发展,因而被历代徽州墨工们誉为徽墨的宗师。又传说李廷珪创有多种制墨法,其一即是其擅用松烟制墨。如“选料以松烟一斤,用珍珠三两,玉屑、各一两,和以生漆,捣十万杵而成。”故有“得其墨而藏者可五六十年,胶败更调,入水三年不坏”和“其坚如玉,其纹如犀”的赞誉。以李廷珪为代表的制墨以“易水法”为基础,既是以前传统制墨经验的总结,也是日后徽州成为明清以来制墨中心的起点。李廷珪之后,中国制墨的制墨名方以“龙香”墨的制作与使用著称于世。《辍耕录》记载:“(宋)熙、丰间(1068-1085)张遇供御墨,用油烟,入脑、麝、金箔,谓之‘龙香剂’。”所谓“龙香”墨,是以制墨煤烟为主,与“龙香剂”诸***相互混合,由动物胶配制粘合而成的具有香气的***墨品。而其中的“龙香剂”配方,即龙香(又称“香”俗称“”)与的组合。前者所提到的北朝张永制墨法恐是后人伪托。原因在于香非产于中国本土,其使用亦不会早于五代。
李时珍还在《本草纲目》中还记载了十数例以墨入药的配方,用以多种***。由上可见,用墨出血、目翳、痈肿、淋闭诸疾,确实具有方法简便易行、快捷显著的特点,深受广大百姓的喜爱。这表明迟至在明代晚期,医家以墨入药己经从理论和实践上形成了完备的体系。
药墨在民间广为流行,无非在于墨的配料基本囊括了常见病、多发病的多种***,且的确过不少人的***。这类墨可用于书写,又能;既可外用,又可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