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埋孔电路板设计
盲埋孔常用于HDI电路板。
让我们首先来看一个具有四层堆叠的4层PCB,如下所示。
在上图中,通孔#1是经典通孔,通孔#2是盲孔,通孔#3是埋孔。
使用此层堆叠时,盲孔只能用于将L1连接到L2,或将L3连接到L4。
另一方面,埋孔只能用于将L2连接到L3。
您不能使用盲孔将L1连接到L3,或将L2连接到L4。 这是因为每个通孔的起点和终点必须位于核心部分的远端,以在钻孔过程中保持结构完整性。
它变得更加复杂,因为您不必选择如上所示的铜,芯,铜,预浸料,铜,芯,铜的堆叠,而是将堆叠选择为铜,预浸料,铜,芯,铜,预浸料, 铜。
通过该层,现在可以创建盲孔以将L1连接到L3,或将L2连接到L4,但不能将L1连接到L2或L3连接到L4。
困惑? 就像我说的那样,盲孔/埋孔的使用可能会变得非常复杂。
俱进科技在盲埋孔PCB设计上有多年经验,并且有丰富的盲埋孔HDI板制板经验,为您提供PCB一站式服务。
从PCB设计、PCB打样、再到量产、***T贴装,电子整机测试。携手俱进,共创双赢 !
做完这一步,我们就可以生成netlist了,这个netlist是原理图与pcb之间的桥梁。原理图是我们能认知的形式,电脑要将其转化为pcb,就必须将原理图转化它认识的形式netlist,然后再处理、转化为pcb。得到netlist,马上画pcb?别急,先做ERC先。
ERC是电气规则检查的缩写。它能对一些原理图基本的设计错误进行排查,如多个output接在一起等问题。但是一定要仔细检查自己的原理图,不能过分依赖工具。毕竟工具并不能明白你的系统,它只是纯粹地根据一些基本规则排查。从netlist得到了pcb,一堆密密麻麻的元件,和数不清的飞线是不是让你吓了一跳?别急,还得慢慢来。确定板框大小。在keepout区或mechanic区画个板框,这将限制了你布线的区域。需要根据需求好考虑板长、板宽,有时还得考虑板厚。
当然了,叠层也得考虑好。叠层的意思就是,板层有几层,怎么应用,比如板总共4层,顶层走信号,中间首层铺电源,中间第二层铺地,底层走信号。
pcb设计简易的几个原则
1、遵照“先大后小,先难后易”的布置原则,即重要的单元电路、核心元器件应当优先布局。这个和吃自助餐的道理是一样的:自助餐胃口有限先挑喜欢的吃,PCB空间有限先挑重要的摆。
2、布局中应参考原理框图,根据单板的主信号流向规律安排主要元器件。布局应尽量满足以下要求:总的连线尽可能短,关键信号线短;去耦电容的布局要尽量靠近IC的电源管脚,并使之与电源和地之间形成的回路短 ;减少信号跑的冤枉路,防止在路上出意外。
3、元器件的排列要便于调试和维修,亦即小元件周围不能放置大元件、需调试的元器件周围要有足够的空间,弄得太挤局面往往会变得很尴尬。4、相同结构电路部分,尽可能采用“对称式”标准布局;按照均匀分布、重1心平衡、版面美观的标准优化布局。
5、同类型插装元器件在X或Y方向上应朝一个方向放置。同一种类型的有极性分立元件也要力争在X或Y方向上保持一致,便于生产和检验。6、发热元件要一般应均匀分布,以利于单板和整机的散热,除温度检测元件以外的温度敏感器件应远离发热量大的元器件。
7、高电压、大电流信号与小电流,低电压的弱信号完全分开;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分开;高频信号与低频信号分开;高频元器件的间隔要充分。元件布局时,应适当考虑使用同一种电源的器件尽量放在一起,以便于将来的电源分隔。
什么是PCB中的板级去耦呢?
板级去耦其实就是电源平面和地平面之间形成的等效电容,这些等效电容起到了去耦的作用。主要在多层板中会用到这种设计方法,因为多层板可以构造出电源层和地层,而一层板与两层板没有电源层和地层,所以设计不了板级去耦。
多层板设计板级去耦时,为了达到好的板级去耦效果,一般在做叠层设计时把电源层和地层设计成相邻的层。相邻的层降低了电源?地平面的分布阻抗。从平板电容的角度来分析,由电容计算公式C=εs/4πkd可以,两平板之间的距离d越小,电容值越大,相当于加了一个大的电解电容,相邻的层两平面的d是比较小的,所以电源层和地层设计成相邻的层,可以达到比较好的去耦效果。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