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设计布局布线完成之后,考虑到后续开发环节的需求,需要做如下后期处理工作:
(1)DRC检查:即设计规则检查,通过Checklist和Report等检查手段,***规避开路、短路类的重大设计缺陷,检查的同时遵循PCB设计质量控制流程与方法;
(2)DFM检查:PCB设计完成后,无论是PCB裸板的加工还是PCBA支撑板的贴片组装加工,都需要借助相关检查工具软件或Checklist,对加工相关的设计进行检查;
(3)ICT设计:部分PCB板会在批量加工生产中进行ICT测试,因此此类PCB板需要在设计阶段添加ICT测试点;
(4)丝印调整:清晰准确的丝印设计,可以提升电路板的后续测试、组装加工的便捷度与准确度;
(5)Drill层标注:Drill层标注的信息是提供给PCB加工工厂PE的加工要求图纸,需要遵循行业规范、保证Drill加工信息的准确性与完备度;
(6)PCB设计文件输出:PCB设计的文件,需要按照规范输出为不同类型的打包文件,供后续测试、加工、组装环节使用;
(7)CAM350检查:PCB设计输出给PCB加工工厂的CAM文件(也叫个本文件),需要使用CAM350软件进行投板前的设计审查工作。
PCB设计后期处理更需要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保证设计质量的同时、输出的设计文件会指导后端加工制造,准确度是硬性要求。
什么是PCB中的板级去耦呢?
板级去耦其实就是电源平面和地平面之间形成的等效电容,这些等效电容起到了去耦的作用。主要在多层板中会用到这种设计方法,因为多层板可以构造出电源层和地层,而一层板与两层板没有电源层和地层,所以设计不了板级去耦。
多层板设计板级去耦时,为了达到好的板级去耦效果,一般在做叠层设计时把电源层和地层设计成相邻的层。相邻的层降低了电源?地平面的分布阻抗。从平板电容的角度来分析,由电容计算公式C=εs/4πkd可以,两平板之间的距离d越小,电容值越大,相当于加了一个大的电解电容,合肥电路板设计,相邻的层两平面的d是比较小的,所以电源层和地层设计成相邻的层,pcb电路板设计公司,可以达到比较好的去耦效果。
初学者的PCB布线技巧
有一句老话:PCB设计是90%的布局和10%的布线。 今天仍然是这样,组件的放置将决定布线将花费多少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布线PCB不再那么重要。 这只是您在每项活动上花费多少时间的问题。
如果这是您初次进行PCB布局,那么看到混乱的模样可能有点吓人。 使用这十大PCB布线技巧以及我们的十大元器件放置技巧,可以使您初次PCB布局成功。
贴士1 –不要依靠您的自动布线器
几乎所有的PCB设计软件中都有一个称为自动布线器的工具,作为初学者,您可能会以为这是解决布线问题的简便方法而眼前一亮。可是等等!尽可能好的自动布线器永远不会替代您自己进行布线,仅应出于以下几个原因使用自动布线器,包括:精1确。放置所有组件后,电路板设计方案,可以使用自动布线器,以查看获得的完成等级。如果低于85%,则表明您需要对零件位置进行一些调整。瓶颈。您还可以使用自动布线器发现在组件放置过程中可能没有看到的瓶颈和其他关键连接点。
然后,您可以将自动布线器用作灵感来源,以了解如何布线一些您无法完成的跟踪。快速浏览自动布线器可能会向您显示以前从未考虑过的新路径。
除了这三个原因之外,我们建议不要依靠自动布线来完成电路板上布局的所有布线。为什么?它并不总是准确 ,如果您是对称爱好者,那么您的自动布线器很可能会令人失望。而且重要的是,您是设计的大师,并且可以自己完成布线过程,以产生更好的结果。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过程,需要一定的爱和关注才能获得你想要的结果。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