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PCB线路板的10个简单步骤
步骤2:创建空白PCB布局
创建原理图后,需要使用PCB设计软件中的原理图捕获工具来开始创建PCB布局。 在此之前,您需要创建一个空白的PCB文档。 创建电路板需要生成一个PcbDoc文件。 可以从设计软件的主菜单轻松完成此操作,如下所示。
如果已经确定了电路板的PCB形状,尺寸和层堆叠,则可以立即进行设置。 如果您现在不想执行这些任务,请不要烦恼,您可以在以后更改电路板的形状,尺寸和叠层(请参见下面的步骤4)。 通过编译SchDoc,原理图信息可用于PcbDoc。 编译过程包括验证设计并生成几个项目文档,以便您在转移到PcbDoc之前检查并更正设计,如下所示。 强烈建议您此时检查并更新用于创建PcbDoc信息的项目选项。
原理图 网表生成原理图库建立。要将一个新元件摆放在原理图上,我们必须得建立改元件的库。库中主要定义了该新元件的管脚定义及其属性,并且以具体的图形形式来代表。我们常常看到的是一个矩形(代表其IC BODY),周围许多短线(代表IC管脚)。
protel创建库及其简单,而且因为用的人多,许多元件都能找到现成的库,这一点对使用者极为方便。应搞清楚ic body,ic pins,input pin,output pin,analog pin,digital pin,power pin等区别。有了充足的库之后,就可以在原理图上画图了,按照datasheet和系统设计的要求,通过wire把相关元件连接起来。在相关的地方添加line和text注释。
wire和line的区别在于,前者有电气属性,后者没有。wire适用于连接相同网络,line适用于注释图形。这个时候,应搞清一些基本概念,如:wire,line,bus,part,footprint,等等。
一款PCB设计的层数及层叠方案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硬件成本:PCB层数的多少与硬件成本直接相关,层数越多硬件成本就越高,以消费类产品为代表的硬件PCB一般对于层数有限制,例如笔记本电脑产品的主板PCB层数通常为4~6层,很少超过8层;
(2)高密元器件的出线:以BGA封装器件为代表的高密元器件,此类元器件的出线层数基本决定了PCB板的布线层层数;
(3)信号质量控制:对于高速信号比较集中的PCB设计,如果***关注信号质量,那么就要求减少相邻层布线以降低信号间串扰,这时布线层层数与参考层层数(Ground层或Power层)的比例是1:1,就会造成PCB设计层数的增加;反之,如果对于信号质量控制不强制要求,则可以使用相邻布线层方案,从而降低PCB层数;
(4)原理图信号定义:原理图信号定义会决定PCB布线是否“通顺”,糟糕的原理图信号定义会导致PCB布线不顺、布线层数增加;
(5)PCB厂家加工能力基线:PCB设计者给出的层叠设计方案(叠层方式、叠层厚度 等),必须要充分考虑PCB厂家的加工能力基线,如:加工流程、加工设备能力、常用PCB板材型号 等 。
高速PCB设计中的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阻抗匹配是指在能量传输时,要求负载阻抗要和传输线的特征阻抗相等,此时的传输不会产生反射,这表明所有能量都被负载吸收了。反之则在传输中有能量损失。在高速PCB设计中,阻抗的匹配与否关系到信号的质量优劣。
PCB走线什么时候需要做阻抗匹配?
不主要看频率,而关键是看信号的边沿陡峭程度,即信号的上升/下降时间,一般认为如果信号的上升/下降时间(按10%~90%计)小于6倍导线延1时,就是高速信号,必须注意阻抗匹配的问题。导线延1时一般取值为150ps/inch。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