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增白剂的用量
荧光增白剂的用量常用其对于塑料质量的百分数表示。荧光增白剂在塑料中的用量与其化学构造、分散度以及塑料配方中的增塑剂或其他添加剂的性质有关。荧光增白剂的用量普通为0.05%~0.1%(对塑料重),关于超白种类,用量可达0.5%(对塑料重)或更多;关于通明塑料,其用量则为上述用量的1/100~1/10。适宜的用量应经过小样实验来确定,以满足使用要求为准绳,并不是在什么状况下荧光增白剂的用量越多增白效果越好,而是有一定的浓度极限,超越某一极限值,不但没有增白效果,甚至还会呈现发黄景象。过高的荧光增白剂用量还会惹起不相溶,发作迁移景象,抗老化功能降高等。
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荧光增白剂增白?
温度的影响:提高温度可以提高荧光增白剂的扩散速率,加速荧光增白剂的上染率,调节工作液温度时升温不能过快,要保证染液的温度均匀一致。提高温度可以使荧光增白剂的聚集体发生解聚,从而有利于荧光增白剂分子向纤维内部扩散,同时,还可以避免荧光增白剂在纤维表面上凝聚而产生的一种“泛黄”现象而造成增白效应的降低。荧光增白剂VBL用于棉织物增白时,浸染增白温度控制在2050度;,轧染增白温度控制在4045度,皂浴增白温度控制在8090度时比较适宜。
染浴pH的影响:染浴pH也是影响增白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同pH的染浴将直接影响荧光增白剂的稳定性、溶解性及与纤维的亲和力。同一荧光增白剂在不同的织物上以及在相同织物上采取不同的增白工艺,其增白效果的pH也是不同的,因此,在使用荧光增白剂以前,要经过小样试验来确定其适宜的pH范围。
荧光增白剂的分类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五类:
1、型,用于棉纤维及某些合成纤维、造纸、制皂等工业,具有蓝色荧光;
2、香豆素型,具有香豆酮基本结构,用于赛璐璐、等,具有较强的蓝色荧光;
3、吡唑啉型,用于羊毛、聚酰胺、腈纶等纤维,具有绿色荧色;
4、本并氧氮型,用于腈纶等纤维及聚氯乙希、聚乙希等塑料,具有红色荧光;
5、笨二甲酰型,用于涤纶、腈纶、锦纶等纤维,具有蓝色荧光。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