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银元已有百年历史,流通过的普品表面都已发黑,即使是完全未使用的纯原光品的光泽也会泛黄甚至变成金色,这些都是自然现象,称“包浆”。依据包浆可以了解银元的很多信息,比如是放在钱d庄里还是藏在家里、是埋在湿地还是干燥地区、是什么容器存放并与哪类物品放在一起,等等,包浆的斑斓色彩也使银元更有收藏情d趣。现如今假银元泛滥,用真银做的高d仿品很逼真,称重、听音、辨图文等鉴别方法都已失效,而真假包浆依然可以分辨,因此,包浆又是一道防伪墙。
近年来,老银元品相的价值越来越凸显,品相好价值就高,品相差价值就低,老银元的品相等级又是依据磨损的轻重来定的,因此,当你得到一枚银元时该是什么品相就已经是什么品相了,任何处理其实都是在增加它的磨损,是在降低现有的品相等级和价值。“洗”就是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做法之一。
老银元所说的“洗”并不是指用水清洗,而是指擦洗、酸洗等看似“出新”的行为。一些收藏者总喜欢将老银元的表面用牙膏等捻磨剂擦得亮亮的,或用钢丝球将银元表面的包浆擦洗掉,使其看上去像“新的”;古玩市场也常见用酸液将已发黑的普品银元烂掉一层“出新”,藉此抬高银元的身价或冒充高价值的原光银元。这些做法实际上都是在加重磨损、***防伪墙,所以,懂行的收藏者都不会要这种洗过的银元。
随着旧城老屋逐渐拆尽,原光的、原始老包浆的银元已越来越少,价值越来越高,而洗过的银元或许可以暂时骗过收藏新手,但等他们成长了,这些银元就又会回流到市场,价值自然也难以提升。为此“龙城金币”提示:买老银元切忌听故事贪便宜,更不能把洗新当原光,一定要到有长期信誉的正规品牌店买才有保障。
擦痕辨伪。银圆在流通过程中,银元回收价格表,因摩擦、磕碰所致,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这些痕迹用放大镜观察,或轻或重、或长或短,布满全身,凸出部位磨损较重,凹低部位磨损较轻。假银圆的擦痕多用砂纸打磨,极不自然。凡是磨损有悖常理,痕迹分布不自然,哪里回收银元,一般多数为假银圆。晚清及民国时期的钱d庄或银号有在银圆上打戳记的习惯,银元回收价格,凡是有戳记的银圆很少见到赝品。
一是看形制是机器冲压还是翻砂,凡是翻砂版均是假d币;
二是看文字是否凹凸,风格与当时韵味是否相符,用放大镜一看就一目了然;
三是看齿轮,假d币齿轮远不如真币规整,两者一对比特别明显;
四是看颜色,银元应是白色,有包浆、银锈,擦掉即露白,不同的含银量,颜色略有差异,汉南银元,清朝银元含银量d高90%,d低50%,通常在88%;
五是听声音,真银元敲击后发出的声音纯正婉转、柔和,感觉沉稳,而含铜量高的假银元敲击后发出的声音尖高,全铜镀银的假银元声音短促,夹铜或夹铅的假银元声音呆滞而没有转音,挖补的假银元声音低哑或为“哑版”;
六是用比重法测试,白银的比重为10.5,低于黄金、白金比重,而高于铜、锡、锌等其他普通金属的比重,由于假银元都掺入了较大比例的铜、铅、锡、锌等其他金属,只要用同等体积的假银元与真银元比较一下,即可辨出真伪。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