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0认证复评审核控制要求
1、一般在ISO9001认证初次审核后三年进行。
2、ISO9001认证复评审核时间约为初次审核的2/3。
3、复评审核宜对体系在上一个认证周期的绩效进行一次评价。
ISO9001认证复评审核计划
宜考虑上述评审的结果,而且至少包括一次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审查和一次现场审核(可以代替或扩大一次常规的监督审核)。公司的ISO9000认证的内部审核准备工作如下:一、总经理办公室于每年年初制定本年的《年度内部审核方案》,确保与ISO9001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部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ISO9000认证内部审核。ISO9001认证机构指派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审核组,包括审核人员和必要的技术***,到申请认证的***实施现场审核,依据ISO9001:2015标准、适用的******,对***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形成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责成受审核方对审核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纠正和(或)纠正措施,并经审核组验证所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
ISO9001认证复评审核的内容至少包括
1、ISO9000认证体系中所有要素间有效的相互作用;
2、运作变更后其体系整体上的有效性;
3、证实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公司的ISO9000认证的内部审核准备工作如下:
一、总经理办公室于每年年初制定本年的《年度内部审核方案》,确保与ISO9001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部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ISO9000认证内部审核。在ISO9001认证现场审核前,申请方的ISO9001标准建立的文件化质量体系,运行时间应达到3个月,至少提前2个月向ISO9001认证机构提交质量手册及所需相关文件。ISO9001认证内部审核的内容不仅包括标准中所提出的要求,还包括过程是否得到有效和***的实施、持续改进的机会、过程能力、是否有效***地使用了统计技术、数据分析、业绩测量的充分性和准确性、改进活动、与相关方的关系等等。
二、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年度内部审核方案》,总经理负责批准《年度内部审核方案》。
三、《年度内部审核方案》发给参与审核的审核员及受审部门。《年度内部审核方案》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 ISO9001认证审核目的;
b) 审核范围;
c) 受审部门;
d) 审核组成员及分工;
e) 依据文件;
f) ISO9001认证审核时间和方法。
四、审核员编制ISO9000认证内部审核检查表,检查表的编写应根据受审核部门的实际情况、涉及的要素逐项进行编写,内容应包括部门、审核员、检查内容、涉及要素、检查方法、检查结果记录等。
五、审核组长应在审核前一周召集审核组预备会,明确内部审核员分工和职责(内部审核员不应审核本部门/岗位的工作),准备好有关文件和表格。供方应制定并执行内部质量审核计划和实施的书面程序,以验证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并确定ISO9001质量体系的有效性。会后,ISO9000认证内审员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中的审核要点,报组长审核后,方可在审核中使用。无特殊情况,不得脱离ISO9001认证审核检查表的审核要点。
***在运行ISO9000认证纠正及预防措施程序时,涉及的要点如下:
1、当发现有潜在不合格事实时,根据问题的影响程度,由研发部召集有关部门评审不合格事实,指定潜在不合格的责任部门,将不合格事实填写在《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上,并传递到责任部门。如:***服务管理办法、对顾客的服务承诺细则、顾客走访管理规定、顾客抱怨处理规定、顾客拒收产品的管理办法、产品信息反馈管理办法等。责任部门分析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制定并实施ISO9000认证预防措施,生产部跟踪验证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对有效性进行评审,并做出是否进行更改的结论。
2、在实施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过程中,总经理负责配置必要的资源,在分析原因和确定责任部门时,协调出现的问题,并监督措施的实施情况。4、政人事部根据评审记录编制《管理评审报告》,内容包括评审目的、范围、日期、参加人员、内容、评审概述、评审结论和拟改进事项。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ISO9001认证标准对***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原则要求,如何将这种要求得到充分的贯彻并确保体系的效率和有效性,关键是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应体现ISO9000族标准的要求,更应该紧密结合***的经营宗旨、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管理特色、产品特点和核心竞争力及其它方面的具体情况。然而,不同的管理体系可以有相同的管理原则和方法,ISO9001质量认证标准使***能够将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与相关的管理体系结合或整合。
3、由于采取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引起的对体系文件的任何变更,按ISO9000认证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4、ISO9000认证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相关记录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5、相关记录由生产部负责保存,保存期三年。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