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应力管桩灌注混凝土只有两个部位,一个是桩尖1端得持力层部位,也就是桩尖板上2米范围内,一般设计要求灌注2米深的C25混凝土,主要用于保护桩尖钢板不被地下水给腐蚀;另外一个部位就是桩顶(入承台范围)以下1.5米-1.0米范围内,一般是灌注C35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其功能主要是确保桩与承台的锚固,同时内安放4根20或22的钢筋。
混凝土配料应称量,并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搅拌。各种材料称量的允许误差为:水泥、掺合料、水、外加剂±2%,粗、细骨料±3%。
混凝土布料应均匀,布料后应将钢模两边及企口内落入的混凝土清理干净,将上扇钢模对号与下扇钢模合拢,并将两端对齐,两边接口处的螺栓均应拧紧,紧固力应基本一致。
离心工艺成型应按慢速、低速、中速、高速四个阶段进行,混凝土应密实,壁厚应均匀。离心的成型过程应根据管桩的品种、规格等经试验确定。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管桩)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日本开发成功并开始使用,并在1970年开发了离心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PHC管桩)。桩长;常用节长8-12米,98年上海三航局预制厂为适应深水港码头建设的需要,生产节长30米的管桩,还根据设计使用的要求,少量生产4-5米的短节桩。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壁厚分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代号PC)、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代号PHC)及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代号PTC)。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