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激光模块本身体积小巧,加上其激光模式好,因此数控机床半导体泵浦激光器的体积比灯泵浦激光器的体积小近三分之一。
总之使用半导体激光器比采用灯泵浦激光器,虽然每台打标机的价格稍高,濮阳光纤激光打标机,但每台打标机3年内的使用成本可以准确计算出的就会节省11.905万元,这还不包括换灯造成待机从而影响生产的损失(用户可自行计算),换灯人员的开支,以及灯质量不齐造成的浪费维护生产环境增加的空调降温费用等等。
1.高功率激光系统和核聚变研究 1964年王淦昌***提出激光聚变倡议,1965年立项开始研究。经几年努力,建成了输出功率10(上标10)瓦的纳秒级激光装置,并于1973年5月在低温固靶、常温化锂靶和化聚乙烯上打出中子。1974年研制成功我国一台多程片状放大器,把激光输出功率提高了10倍,中子产额增加了一个量级。在国际上向心压缩原理后,积极跟踪并于1976年研制成六束激光系统,分体式光纤激光打标机,对充气玻壳靶照射,获得了近百倍的体压缩。这一系列的重大突破,使我国的激光聚变研究进入世界***行列,也为以后长期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激光研究 1966年12月,科委主持召开了激光规划会,48个单位130余人参加,会议制定了包括含15种激光整机、9种支撑配套技术的发展规划。虽未正式批准生效,但仍起了有益的推动作用。此后的几年内,这一领域涌现了一批重要成果。
惯性约束聚变(ICF)激光驱动器——“神光”系列 在王淦昌、王大珩的指导下,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从80年始联合攻关,承担了“神光”系列激光系统的研制和ICF物理实验,取得了国际瞩目的成就。其中,“神光-Ⅰ”激光装置于1986年建成,台式光纤激光打标机,输出功率2万亿瓦,达到国际同类装置的***水平。“神光-Ⅰ”连续运行8年,在ICF和X射线激光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批国际水平的物理成果。90年代又研制了规模扩大4倍、性能更为***的“神光-Ⅱ”装置,光纤激光打标机厂家***,并即将投入运行。1995年,IC F在“863计划”中立项,开始研制跨世纪的巨型激光驱动器——“神光-Ⅲ”装置,总体设 计和关键技术研究已取得一系列高水平的成果。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