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准备姿势
准备姿势
击球前后,身体保持的合理姿势即为准备姿势。合理恰当的准备姿势有助于判断来球,及时移动到位,运用各种基本技术完成击球动作。
两脚开立约与肩宽,两膝微屈稍内扣以前脚掌内侧着地,身体在两脚中间,上体微前倾下颌微收,两眼注视来球,持拍手臂自然弯曲手腕放松,球拍自然后仰置于腹前,左手自然弯曲抬起高于台面。
准备姿势的***难点是两脚前脚掌内侧着地,屈膝提踵放松微动。
一个简单的正手弧圈球的发力方法
一、顶膝:落在右腿上,膝盖对准来球,向前向上发力。
二、顶髋:腰髋后转,迅速向前向左发力。
三、顶肘:肘借髋力,瞬间将小臂上顶,小臂则借势快速挥出。
顶膝顶髋实际上就是完成一个蹬转的过程,可以避免拉球时用左腿发力,解决不对问题。顶肘是关键的,可以想象将肘部内收顶在腰部,再通过身体的力量将其弹出,这样就能较好地克服用肩和大臂发力的错误动作。
通过练习和实践,三顶法有效地提高了弧圈球技术的稳定性,可以较好地将身体的力量传递到小臂上,也可以较好地避免动作错误对身体造成的损伤。
要真正理解弧圈球发力与磨擦的关系
1. 球拍接触球之前小臂不可先加速收缩, 球触板的瞬间才发力磨擦-- 用力不等于快速。
2. 拉球的击球时机,一定要比快攻晚些, 不可在上升期就击球,节奏要对。拉球的时机在球的高点到下降前期之间。 太晚也不好拉,太早容易撞板 不容易控制弧线。
3.小臂发力之前的前迎力量主要来自身体--腿的转移加上转腰力量。如果用小臂去前迎往上的摩擦力量就会被分散掉不够集中。前迎是用身体去找球,不是手臂 !
4.前冲弧圈是往前摩擦多些(不是往前撞击多) 所以引拍稍高,加转弧圈是往上摩擦多些所以引拍稍低。这是基本的定义。
5.理解如何做好球拍'咬球'动作手腕自然会为了咬球而转动。特意去转腕来作好咬球,反而容易走歪路,发力错误绕远路。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