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墙:山尖:硬山山墙顶部呈三角形的部分。其做法有几种:尖山式,圆山式,天圆地方式,铙钹式,琵琶式。墀头:俗称腿子,分三个部分,下碱,上身,金山石,盘头。下碱常做迎风石,高度加上压面石厚度不超过墙身高度3/10。垫花:上身上段紧挨盘头的地方可用方砖凿花活,称为垫花。垫花略高出墙面。凡做垫花的墀头,盘头必做花活,相应博风砖头也做花活。盘头:盘头一般有五层盘头和六层盘头。具体构件为:荷叶墩,半混,(炉口),枭,头层盘头,二层盘头。
人们要想恰当地理解所谓“花岗岩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地质学家是如何获得形成现行学说结论的。因而有必要系统地阐述一下一个世纪以来或更久的观念的知识。从这些叙述可以看出,在近二、三十年里发展起来的许多“新概念”正是过去100年或150年一直在探讨和争论的题目。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地质学家们就在哪些花岗岩是岩浆形成的,哪些是变质形成的或交代形成的这个问题上进行着激烈地争论。这一争议早在水戍论时代就已开始,直至十九世纪中叶,还纠缠于花岗岩是由水溶液中沉积形成的观念上。
鲍文(Bowen)(1914,1922,1948)的玄武岩浆结晶分异理论的误区,是将矿物结晶顺序与岩浆岩从基性到酸性的岩石序列相结合。实验结果证明,玄武岩浆的结晶分异至终只能产生很少量的残余花岗质熔体,这与野外存在众多花岗岩的事实明显冲突(Holmes,1926;Read,1957)。矿物反应系列实际可以应用到不同组分的岩浆系统。换言之,从岩浆系统中起初晶出的不一定是基性岩,而之后形成的也未必就是长英质(酸性)岩石,因为从熔体中结晶的岩石的性质,取决于熔体的组分而非矿物结晶的顺序(Kennedy,1933)。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