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导管及混凝土灌注要求
下导管及混凝土灌注要求提要:剪球灌注时,应保证有足够的混凝土(初灌量大于0.5~2.0m3),以便剪球时达到一定埋管深度(1.0~1.5米)。随后进行多次连续灌注
⑴钢筋笼埋设完毕,及时安放导管。导管在下入孔内前,严格检查是否有弯曲、漏水现象,以保证灌注质量。导管口离孔底0.3~0.5米,不得大于0.50米。3m的长度一次成型,因为水下灌注容易形成孔底部分的成渣,2-6m是在继续浇筑的过程中,控制导管口至实际砼顶面有2-6m的深度,出现拔出时的塌孔﹨断裂,,参见条文说明,也就是在控制拔管的速度条件。下好导管后,必须进行第二次清孔,直至沉渣符合要求,孔底沉渣lt;100mm经验收方可浇灌混凝土。(控制泥浆比重在1.15-1.2范围),混凝土的材料为商品混凝土,要求塌落度18~22cm.(C30水下砼)
新型混凝土浇注导管
正 水下混凝土浇注,是水电及工业民用建筑基础工程中常规施工工艺。为了保证混凝土浇注质量,必须使用混凝土浇注导管。通过导管使混凝土从孔底水下逐渐上升。长期以来,大家沿用的浇注导管都采用有缝焊接管和法兰盘连接的形式,如图1所示。实在不小心拔出来了,迅速调整车混凝土过来,换上大料斗,导管悬至已灌的桩顶,按封底时封住导管口,大料斗装满后,拔开导管口的挡板,待混凝土充实导管后,尽可能深的插入到已灌完的混凝土中。实践证明这种导管及连接方式有以下弊病: (1) 安装、拆卸导管时,要用扳手一个个拆卸螺检,很费时费事。对水下混凝土浇注来说,尽量减少停等时间是保证混凝土正常浇注
钻孔灌注桩基础中,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
两个数值的出现不矛盾,都是为了控制砼的灌注质量!
0.8m是浇筑开始阶段的灌注,控制导管中至少有0.8m (0.3m~0.5m)的砼量,是保障桩端1.1~1.3m的长度一次成型,因为水下灌注容易形成孔底部分的成渣,
2-6m是在继续浇筑的过程中,控制导管口至实际砼顶面有2-6m的深度,出现拔出时的塌孔﹨断裂,,参见条文说明,也就是在控制拔管的速度条件.
灌注水下混凝土导管距孔底的距离是多少?
根据《建筑桩基规范》JGJ94-2008第91页,6.3.30条
我就给你给写一条,其他的你自己去买规范看,规范上都有: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毫米
导管口距离孔底的距离以满足导管内隔水球能够顺利从导管底排出为准。但不宜过高,因为过高时,虽然能满足隔水球顺利排出,但桩底封底的混凝土封住导管口的时间太晚,造成混凝土质量下降,而且不能被后来的混凝土挤出到桩的顶部。一般比导管内隔水球的直径大10厘米为宜。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对该工程的桩位放线测量,我们计划采用极坐标法和平面直角坐标法交叉进行,确定每一个基桩的位置,其估计如下:GTS-311S型电子全站仪测距高,为一级测距仪,标称固定误差δ=3mm,标定值仅为0。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