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承办文化艺术交流展览活动,科学技术研究实验开发推广转让咨询销售服务,教育、经济贸易、文化、体育、企业管理、健康咨询,公共关系、会议服务,工艺美术、影视、包装、广告、企业管理策划设计制作,文艺创作。
第2讲、心理承受能力
作者:李全春***
一位职业女性,一个产后***患者,她是***,但找了一个二婚,好不容易才怀孕,可刚出生三天就夭折了……
她来求治已经是几年以后的事儿了。
几年以后还有后遗症啊!
产后抑郁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很好的调整,那就会延续很长时间,不仅耽误工作,还会影响生活。
那职业女性的抑郁都是怎么引起的呢?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才能既不影响工作,又不影响生活呢?
心理承受能力的变化可造成产后心理失调和抑郁的状况。产前、分娩心理高度紧张,承受身体各种变化现象,产后心理承受力减弱,心理平衡机制变得很脆弱,极易被各种刺激打破。
***是否健康,是男是女、死婴等,都会使产妇情绪变化发生,使其感到紧张、恐惧、孤独和痛苦,感到更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承受,心理失调和抑郁往往发生在产后。
与家人的关系和社会环境也是造成产后心理失调和抑郁的因素,如对不起丈夫,产后无人照顾,***畸形,计划外生育等的顾虑也会造成产后抑郁和情绪不稳。
这位女士,因为产后抑郁,不仅几年不能上班,就连正常的生活都很困难;所以,需要姐姐一直陪着,她才能比较安心的生活。
心理***有这么严重啊!
身体的***,带给人的仅仅是躯体的病痛;而心理、精神***,给人的则是心灵的煎熬和无比的痛苦,心理、精神***即使痊愈后,心理往往也很自卑与脆弱,这无论对自我,还是对亲人都是一种非常大的折磨。
那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怎么做呢?
此刻,他们需要的是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信任,需要社会的支持和理解;任何一丝的***和偏见都如同一条毒蛇,无情的吞噬着他们本以极端脆弱的、自卑的心灵。
抑郁的心情到底能糟糕到什么程度呢?
他们抑郁悲观,抬不起头,或对生活丧失信心而想***,或反复的发作病情。
这种抑郁性质的心理、精神***这么顽固,那***好的***方法是什么呢?
***和偏见常常将他们的能力给予否定,只有自己才能医好这种精神、心理***。
我人到中年了,竟然敢辞去人们羡慕的***工作,很多人不理解,但谁能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谁又能知道这其中的艰辛呢?
人到中年,不惜抛弃一切,是因有年华老去的发现,感觉时不待我,恐梦想无实现的机会,故重新开始,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中年转行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有志难伸。
职业的转换,显得比较“浪漫”。人到中年还什么也没有得到,觉得原先的工作枯燥、无聊,想尝试全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但应先评价自我的实力,找准自己的专长和优势,并做好心理调适。要注意新环境下交往对像的改变、地位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时时调整自我,要让自己具备“弹性”和“挑战性”,才能适应新工作种种的挑战和挫折。
我也很羡慕那些成功人士,羡慕那些名人,这对自己的发展是有利还是***呢?应该怎么把握呢?
若非常崇拜某个名人,就会导致认知上的“光环效应”,结果把那人的一切都看得高大精深,神乎其神。如果只是看重某个名人的个别特征,就会有一种认知上的“聚焦效应”,从而实事求是地看待那人。“光环效应”,是无限扩大名人的成功,促使自卑感倍增;“聚焦效应”,是无限集中,增强自信。
这是不是一种偶像崇拜现象呢?这种现象好不好呢?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偶像崇拜是我们认同他人之言行及其自身价值的过程,个人情感和自我认识需要的满足感是其核心。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有这样的里程丰碑人物激励。但对偶像人物的神化会导致狂热的***及个人的自我迷失,很容易导致其不顾自身的条件与实力而盲目和狂热的追随,***终付出沉重的代价而达不到目的。其实个人的成长本质上要靠自我的不断努力和探索,任何外界的力量都只能是辅助工作,起主导作用的还是自我。
我也想成功,也想超越,更想完善自我,可不知为什么心理总是感到困惑?
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或超越前辈的事业,来体现自我的价值和成果。为了这些,我们常常为自己设计一个***的理想自我。但往往缺乏适应能力和创业经验,对社会的认识和实践还有局限,因此,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相互折磨,不能合作,从而造成心理上的种种困惑。
那么,这些矛盾、冲突怎么才能得到解决呢?
要使这些矛盾、冲突得到解决,使自我意识逐渐接近理想自我。要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之趋近理想自我。修正理想自我中某些不切实际或不符合自身条件的过高标准,使之与现实自我趋近。放弃理想自我而迁就现实自我。
通过以上途径达到自我意识统一,只要统一后的自我是完整的、协调的、充实的、有力的,就是积极和健康的统一,这种统一对我们心理健康和发展有利,对我们的事业成功有利。
那对别人的认同,应该怎么把握和利用呢?
人的心理防御机制中,认同作用是自我潜意识向别人模仿,或以某人自居的历程。认同是一个模仿学习的过程。
自我对那些与自己有相同特点的人的认同,是自恋认同。
这些认同,都有其积极的作用,它可以增强自信,使自己学习、工作、生活更加主动;需要注意的是,要认同那些积极的、正面的、有利于社会和家庭稳定发展的。
——摘自***国际心理学家李全春***著《自主管理》系列第2讲:心理承受能力
2018.7.5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