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3.dns4.cn/pic/147850/gszl/20160707153015_7711_zs_sy.jpg)
美国专利保护期择优推荐 联邦知识产权
国际公布自优先权日起18个月满时,国际局将对国际申请进行国际公布,出版物有两种:小册子和公报。公布形式为纸件和电子形式。国际初步审查国际初步审查程序不是自动进行的必须程序,而是当申请人提交了国际初步审查要求书并缴纳了相应的费用时才启动的程序。在该阶段,申请人可对其申请文件进行主动修改,也可能会收到国际初步审查单位发出的书面意见,申请人可以陈述自己的观点或进行修改。2.在该在先申请的申请日起12个月内,向***1知识产权局PCT受理处提交引用该在先申请作为优先权的PCT国际申请。在优先权日起28个月时,国际初步审查单位会制定国际初步审查报告,并传送给申请人和国际局。中国***1知识产权局作为国际初步审查单位的职能?单一性的审查?优先权审查?审查国际检索单位做出检索的发明部分;?提供关于新颖性、创造性、工业实用性的非约束性的意见。国际初步审查单位1.中国***1知识产权局2.澳大利亚专利局3.奥地利专利局4.欧洲专利局5.日本专利局6.韩国工业产权局7.俄罗斯专利局8.西班牙专利商标局9.瑞典专利局10.美国专利商标局11.巴西知识产权局12.加拿大知识产权局13.芬兰专利商标局14.北欧专利协作***专利无效专利权经国1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授予并公告后,任何单位和个人认为该专利权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自公告之日起可以请求国1务院专利复审委1员会宣告该公告的专利无效。专利权的无效宣告由专利复审委1员会作出并由国1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并公告。申请人向国1务院专利复审委1员会提出专利权的无效宣告,应递交书面申请并附相关证据一式二份,申请书应具体说明无效宣告的理由并指明每项理由所依据的证据。无效宣告请求的理由,是指被授予专利的发明创造有下列情况之一:(1)发明或实用新型不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外观设计与同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或者国内公开使用过的外观设计相同和相近似,或者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的;(2)未按照规定充分公开技术方案或撰写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3)修改超过原申请文件的表示范围的;(4)不符合专利***定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定义的;(5)违反******和公共利益或妨害社会公德,或者属于专利***定的不授予专利权的范围的;(6)属于重复***的情况的。申请人提出的申请专利权无效宣告请示,专利申请复审委1员会受理后,申请人从受理之日起一个月内还可以补充﹑修改﹑增加证据,在规定的一个月期间外提供新的证据或对原提供的证据作修改﹑补充的,专利申请复审委1员会可不予考虑。专利复审与无效宣告我国专利***定,发明创造必须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公知技术是不能获得专利权的。专利实质审查中,由于具体技术的复杂性和文献检索的局限性,难免会有个别不具备专利条件的申请被授予了专利权。而外观专利申请,仅能通过巴黎公约途径提交外观专利申请或直接提交外观专利申请,不能通过PCT国际申请进入美国***阶段。为此,专利***定了宣告专利无效的程序: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认为某项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可以向***1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1员会提交证据,对该项专利进行复审,进而宣告该专利权无效。与抵触申请有关的无效宣告请求抵触申请相关的无效宣告请求,对于公知公用的证据,应包括三个要素:公开的日期是在该专利申请日之前;公开的内容为该专利的主题或者实质性内容相同(如技术领域、发明目的、技术方案、预期效果等相同);所做的公开能被公众得知。也就是说何地、何时、何人、以何方式公开了何物或何方法。2016年工业品外观设计五局合作联合声明2016年11月1至2日,欧盟知识产权局(EUIPO)、日本特许厅(JPO)、韩国特许厅(KIPO)、中国***1知识产1权局(SIPO)和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以下简称“五局”),齐聚在中国北京召开2016年工业品外观设计五局合作(ID5)年度会议。世界知识产权***(WIPO)作为观察员应邀参会。印度早在19世纪中叶印度就建立了初步的专利制度,经过近八十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终于20世纪70年代确立了现代专利制度。本次会议重申了五局在2015年首届ID5年度会议上通过的合作目标,包括进一步促进和推动形成而且通用的外观设计保护体系。认识到向用户和公众提供更好服务、进一步推动外观设计领域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到五局深化合作对于形成切实成果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增强合作透明度的必要性,五局进一步就合作总体原则和合作领域达成一致,以确保ID5目标的实现。五局决定,在协商一致的原则下,通过以开展项目为主的方式继续进行合作,确保合作成果惠及利益相关方、合作局及其工业品外观设计体系。五局决定在工业品外观设计的多个方面开展合作,包括审查实践研究、自动化支持系统、外观设计分类、质量提升、数据统计等,并就新兴技术及有关外观设计新议题共同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