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互感器电容器型号价格合理“本信息长期有效”
智能电容器维修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精度能达到0.5级,局放<5pC@14.4kV,介质损耗<0.1%,雷电冲击75kVAC,1.2/50μs,正负极性各15次。1、任何人未经许可,不得私自拆除电气连锁装置、防护装置、信号装置。2、擦拭清理电器设备时应先停电,不准用水冲、不准用酸、碱水擦洗。3、电焊机的一次线(电源线)长度一般不得超过5米。4、使用的明电线(滑触线)高度不宜小于3、5米,如低于3、5米的明电线应有安全网罩,并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或信号指示灯。5、严禁在雨天室外使用电钻、手砂轮、手电锯等电动工具。使用手灯时必须使用36V以下的安全电压供电,在潮湿的环境作业应使用绝缘柄的手灯。薄膜电容器的基本特性薄膜电容器又称塑料薄膜电容,由于其具有很多优良的特性,因此是一种性能***的电容器。它的基本特性如下:无极性,绝缘阻抗很高,频率特性优异(频率响应宽广),而且介质损失很小。01μF以上的固定电容,可用万用表的R×10k挡直接测试电容器有无充电过程以及有无内部短路或漏电,并可根据指针向右摆动的幅度大小估计出电容器的容量。基于以上的优点,所以薄膜电容器被大量使用在模拟电路上。尤其是在信号交连的部份,必须使用频率特性良好,介质损失极低的电容器,方能确保信号在传送时,不致有太大的失真情形发生。其结构和纸介电容相同,介质是涤纶或者聚ben乙烯等。涤纶薄膜电容,介电常数较高,体积小,容量大,稳定性比较好,适宜做旁路电容。聚ben乙烯薄膜电容,介质损耗小,绝缘电阻高,但是温度系数大,可用于高频电路。基于以上特性,总结:薄膜电容的容量范围为3pF-0.1μF,直流工作电压为63-500V,适用于高频、低频,漏电电阻大于10000Ω。电容器的发展简况***原始的电容器是1745年荷兰莱顿大学P.穆森布罗克发明的莱顿瓶,它是玻璃电容器的雏形。1874年德国M.鲍尔发明云母电容器。1876年英国D.斐茨杰拉德发明纸介电容器。1900年意大利L.隆巴迪发明瓷介电容器。30年代人们发现在陶瓷中添加钛酸盐可使介电常数成倍增长,因而制造出较便宜的瓷介电容器。1921年出现液体铝电解电容器。1938年前后改进为由多孔纸浸渍电糊的干式铝电解电容器。1949年出现液体烧结钽电解电容器。1956年制成固体烧结钽电解电容器。50年代初,晶体管发明后,元件向小型化方向发展。随着混合集成电路的发展,又出现了无引线的超小型片状电容器和其他外贴电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