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密度:雏鹅的饲养要有一定的空间,稀疏适宜有利于雏鹅的正常生长发育。第1周每平方米放养25只,以后每周减少5只,至10只为止。要将强雏、弱雏、小雏、健雏、病雏分别饲养,使雏鹅生长均匀一致。
二、 开食:雏鹅出壳24小时以后,先饮水后开食。饮水前铺一块塑料布,四周稍高,喷少量的温开水加少许的葡萄糖或***,先饮水有利清理肠胃,排除胎粪。或用饮水器,逐只将雏鹅嘴***水中,使其饮水,经几次调教便能自由饮水,然后开食。开食的饲料喂半生半熟的小米饭。用凉开水冲洗洗净米饭粘性,青饲料要切成细丝,撒在准备好的塑料布上,让其自用啄食。第1次吃食,有些雏鹅不会吃,要敲击平面引起诱雏鹅吃食,经过几次调教多数雏鹅就学会吃食。三天后就可以喂配合饲料。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为20—22%,代谢能为2700—2800千卡/公斤。
鹅产蛋的季节性很强,休产期较长,种鹅开产月龄一般在7~8月龄,育成期也相当长,如不采取综合开发的技术措施,饲养种鹅的经济效益往往不高。要提高种鹅饲养的综合效益,就必须采取以下综合技术措施。
1.选择适宜的种鹅生产模式。天然牧草-种鹅-鱼综合生产模式:一般每公顷水面可养鹅300~500只,水边及库池周围有充足的青草,供鹅食用。可以把种鹅的粪便充分利用变为鱼类的食物,同时利用鱼池肥泥,可以肥地,增加牧草产量,节约化肥用量。为了防止水体过度污染以及防止鹅群过度分散影响交配和消耗能量,应在水面靠鹅棚一侧用网围出一定区域,以便于鹅群的饲养管理。
近年来,随着肉鹅收购价格持续走高,养殖效益十分看好,于是农村掀起了利用草地牧养肉鹅的热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实际生产中在饲养、管理等诸多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导致生产效益不高。在此,笔者把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加以分析,希望对利用草地牧养肉鹅者有所帮助。
1 存在的问题
1.1 品种差
目前农村90%鹅雏繁育主要是一些农户利用家庭条件就地繁育,种蛋也是自附近乡村的农户家中收购后再集中孵化,由于这些孵化场所收购的种蛋不卫生,消毒不严格,收购种蛋品种不一,造成鹅雏品种差、品种杂,且多退化的品种,易得病,影响效益。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