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避雷器发展历程上世纪50至70年代年我国电力系统使用磁吹阀式避雷器,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35kV及以下交流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开始应用。1984年我国引进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关键技术和装备,经过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研发出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逐步取代碳化硅阀式避雷器,成为我国避雷器的发展方向,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1993年,我国开始研究和应用线路型复合外套避雷器,因复合外套耐污秽能力强,逐步向各电压等级延伸。从1995年到2005年,我国避雷器领域主流企业,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出500kV、750kV交流系统用避雷器和输电线路型避雷器,研发和制造水平实现了突破,防雷检测,为后续特高压交直流避雷器的研发与制造奠定了基础。同时,行业企业开始着手直流电阻片和直流避雷器的研究工作。
日前,下发通知,要求积极履象部门的雷电灾害防御***管理职责,进一步加强防雷减灾安全监管工作,要按照“放管服”改革各项要求,强化责任落实,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在工作中坚守五条红线:一是所有行政审批不得收费,包括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认定、防雷装置设计审核与竣工验收;二是已经取消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雷评和防雷产品测试一律不得再与审批挂钩,不得作为审批的前置条件;三是转为受理后的技术服务,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和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按照谁审批、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一律不得再向行政相对人收费;四是防雷***技术人员能力评价,要考培分离,承担评价的省级气象学会一律不得***培训和收费;五是防雷检测资质管理,坚决依法放开、公平公正,坚决杜绝标准不一、内松外紧,杜绝吃拿卡要等行为。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避雷带施工要求:26.2.1避雷针、避雷带应位置正确,机房防雷检测,焊接固定的焊缝饱满无遗漏,防雷检测周期,螺栓固定的应备帽等防松零件齐全,焊接部分补刷的防腐油漆完整。26.2.2避雷带应平正顺直,防雷检测招标,固定点支持件间距均匀、固定可靠,每个支持件应能大于49N(5kg)的垂直拉力。当设计无要求时,支持件间距符合本水平直线部分0.5-1.5m;弯曲部分0.3-0.5m。避雷带引下线、支承架安装应策划设置在磁片缝或磁片中避雷带过伸缩缝时采用“Ω”弯引下线刷绿/黄标识醒目,统一制作引下线标识牌避雷带定型化支承架根椐目前创“鲁班奖”工程要求,避雷带如采用镀锌圆钢直径要求≥Ф12,焊接搭接长度为80mm,支承架要求采用定型化支架不宜采用焊接。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