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 1“压 力-时间”图分析
储罐系统下燥和置换先是对储罐八区 连续的充进氮气连续升压到约4kPa,然后罐顶部开始排放,再连续的调 节内罐A 区底部 充气及拱顶 A 区顶部排放的 状态下,缓慢升压至约8. 5kPa 时,稳压,保持进气与排气基本相同,连续干燥及置换约 24h。在72h 至 270h 干燥和置换区间段内采用了压涨式置换方法进行施工,使压力控制在 10( ± J )kPa 左右,直至储罐干燥和置换达到质量标准要求。在270h 至 330h 区间段时对罐内进行二次加减压排放的方式的干燥和置换,罐压力 升至 I 5kPa 后关闭所有排放,静琶!Oh 后,再以缓慢速度至5kPa ,加强巩固储罐系统干燥和置换的效果。储罐系统整个干燥和置换过程
共计使用了约 330h,创造了国内同类工程施工的新纪录,系统整个干燥和置换共计使用液氮量约l320t。
5. 2. 2“氧含量一时间、摇点-时间”图 分析
在开始干燥和l置换的前70h 的时间中,氧含 量下降到约为12%,跟点下降相对较为连续稳定在 5.0 左右时,连续连续干燥及置换的方式效果已不能满足施工的要求,及时调整为压涨式 的方法后,系统在每一轮的升压与泄压过程中逐渐接近质量合 将标准,在干燥必置换270h 之后进行二次加减压排放 ,氧含基本稳定,长输管道氮气置换,在合格的甚而上有微小降低,会随着次加压 升高而升高,排放时降低,前雨加压会有反复一定范围的波动,说明储罐在干燥及置换时气体内部混合交换不均匀,在第二次加减压排放后压力降低有 一到 5kPa 时与加压时高压点时的摇点基本相同,保持了稳定。达到了强制加强的效果。由此可见, 在施工中增加l一定范罔的压力及压涨的次数对干燥和置换的效 果较为明显。但这会增加液氮的使用及置换的整体时间。
引言
管道置换氮气的目的,在于利用氮气清除管道内
的空气,以防注入的过程发生。注氮的过程中,如氮
气浓度控制不合理,极易导致、窒息、火灾、等风险。可
见,对各类风险进行预防极为重要。
1 管道氮气置换的安全性的影响及预防
1.1 注氮过程中氮气浓度对安全性的影响
《氮气使用安全管理规范》指出“氮气是一种无色无臭的
窒息性气体,比空气稍轻( 比重为0.97),空气中的氮气含量过
高,管道氮气置换方案,氧气浓度下降到19.5% 以下时,就可能造***员缺氧窒息。
吸入浓度不太高的氮气时,可能引起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
而又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乱叫、神情恍惚、步态不稳,可
能进入昏睡或者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的氮气( 氮气浓度大于
90%),可迅速导致人员出现昏迷,管道置换氮气,呼吸心跳停止而至”,严
重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由此可见,注氮的过程中,在通
风不良的场所如未有效控制氮气的注入浓度,极容易导致施工
人员出现窒息等风险。如注入氮气浓度过低,易致与空
气混合,导致事故发生。为避免发生上述风险,注氮的过程
中,要时刻关注作业场所的氮气浓度,如此方可确保管
道置换氮气的过程安全进行。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