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事故应急抢修的氮气置换中,管道氮气置换,单/双端
注氮工艺优化的目标是总注氮时间。通过SPS防
真,各注氮工艺的总注氮时间可以通过测量氮气开始
注入时间与模拟管道内完全被氮气取代时间的
差值获得。
2.1 单端注氮工艺远/近端注氮时间规律及工艺优化
单端注氮工艺的关键问题是选择注氮口位置,即
采用远端注氮或近端注氮。通过单端注氮SPS模型,
对单端注氮过程进行了,固定破损口当量直径,
改变破损口位置距注氮口的距离。以此来研究破损口
位置与注氮口距离对总注氮时间的影响,结果如图 5
所示。
在相同的破损口当量直径下,全管段完成氮气置
换的总注氮时间随破损口与注氮阀室距离的增加而减
少,燃气管道氮气置换方案,因此,单端注氮时应采取远端注氮工艺。
但值得注意的是,氮气与界面到达破损口
所需时间随破损口与注氮阀室距离的减小而减少。如
果能利用通过破损口一段距离后的氮气隔离管内天燃
气,选择近端注氮的时间更短,且所消耗氮气量也将
大幅度减小。但选用该方案必须确保隔离段氮气长度
足够保证施工期安全,具体隔离段长度的要求需要进
一步的研究确定,管道 氮气置换,暂不在本中讨论。
工艺操作步骤
传统注氮置换方法的工艺操作步骤(图 1)如下:
(1)关闭甲、乙站场(阀室)线路截断阀 01、11,放
空阀 02、13;打开放空阀 03、04、12、14 对管内放
空至微正压,关闭放空阀 04、14。 (2)在甲站场(阀室)注氮阀 05 处注入氮气,打开
乙站场(阀室)放空阀 14 进体排放,并在放空阀
12 前压力表接口处进行可燃气体检测,当浓度
低于下限的 25%时,持续检测 10 min,若无异常,
停止注氮。
(3)在碰口点 A 和 B 处无火花打孔检测可燃气体
含量,当浓度低于下限的 25%时,确认管
内已全部置换合格,关闭放空阀 03、12、14。 (4)对碰口点 A 和 B 处管道进行动火切割,并对
碰口点 A 的上游和碰口点 B 的下游管内放入橡胶隔
离球(充入瓶装氮气)和黄油墙进行封堵,进行新旧管
道碰口焊接施工。
(5)焊缝拍片检测合格后,在***生产置换
时,由于隔离球至站场(阀室)之间封存有氮气,采用天
燃气置换加氮气隔离的气推气置换技术将新建管道内
空气置换干净[5],后续进行清管作业将隔离球清出。
中间注氮置换方法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