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管道建设的迅速发展,管
道事故也逐渐增多[1]。管道事故的应急抢修是
针对管道事故的特征采取相应的技术方案,对
事故进行控制并***生产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天
燃气输运企业的重视。
管道事故的应急抢修一方面要求迅速控制
事故现场,快速***管道正常运行;另一方面
又要求在应急抢修过程中保证施工安全,避免引发次
生事故[2]。因此,在目前的技术手段下,为了提高天
燃气管道事故应急抢修过程的安全性,对于停输换管
等抢修方案,在放空后进行全管段氮气置换成
为一个重要的抢修流程,在川气东送、西气东输等管
道的部分应急抢修方案中得到应用[3-4]。
目前,对氮气置换工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投产阶
段的氮气置换[5-7],对应急抢修过程中的氮气置换流程
则主要依据施工经验进行选择。但是一方面,管道事
故应急抢修中的氮气置换工艺不同于投产过程,有其
独有的规律与特征:(1)应急抢修对施工时间有特殊要
求,因此氮气置换过程***关注总置换时间;(2)应急
抢修中存在破损点,氮气置换过程有 2 个出口,置换
规律受破损口位置、大小等影响[5]。另一方面,施工
经验依据的是管道稳态输运状态下的静态估算结果,
而吴长春的研究结果[8]表明,燃气管道氮气置换氧含量,管道气体输送的静态估
算结果与动态模拟过程存在一定的偏差。
因此,本文基于SPS建立了有破损口的长输管道
模型,管道置换氮气,通过动态模拟不同工艺条件、不同事故条件下
的氮气置换过程,研究应急抢修过程中的氮气置换时
间规律,对应急抢修过程中的氮气置换工艺进行优选。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和地方建设的快速发展,每年为了避让各类建设项目需改
线的作业多达 10 余次,在进行新旧管道动火碰口作业
时,一般采用停输带气微正压、停输置换不带气及不停
输带压封堵 3 种碰口作业方法[1]。由于停输带气微正
压作业安全风险大,不停输作业施工***复杂[2],加之
费用高,在计划性停输碰口情况下,优先选用高纯度氮
气(≥99%)将管内置换合格进行不带气动火施
工。采用传统氮气置换方法,因线路截断阀一般与输
气管道埋地全焊接连接,若存在内漏现象,无法实现加
盲板隔离置换彻底,动火碰口点存在带实施的
安全风险。陕西省股份有限公司在不断总结置
换工艺的基础上,采用中间注氮置换方法,有效规避了
线路截断阀内漏带来的作业风险。
1 中间注氮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对比
1.1 传统注氮置换方法
1.1.1 工作原理
关闭作业段管道两端的线路截断阀,对碰口作业
段管道内进行点火排放,当管内压力达到微正
压(285~1 177 Pa) 范围时,停止放空,将液氮罐车、低
温液体泵、汽化器通过高压软管与站场(阀室)预留注
氮阀门连接好,打开阀门注入氮气,在另一站场(阀室)
打开放空阀排放,并在压力表接口处和碰口点打孔用
可燃气体分析仪持续检测管内含量,当浓度小
于下限的 25%时认为置换合格,才能动火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