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事故应急抢修的氮气置换中,单/双端
注氮工艺优化的目标是总注氮时间。通过SPS防
真,各注氮工艺的总注氮时间可以通过测量氮气开始
注入时间与模拟管道内完全被氮气取代时间的
差值获得。
2.1 单端注氮工艺远/近端注氮时间规律及工艺优化
单端注氮工艺的关键问题是选择注氮口位置,燃气管道氮气置换氧含量,即
采用远端注氮或近端注氮。通过单端注氮SPS模型,
对单端注氮过程进行了,固定破损口当量直径,
改变破损口位置距注氮口的距离。以此来研究破损口
位置与注氮口距离对总注氮时间的影响,管道氮气置换,结果如图 5
所示。
在相同的破损口当量直径下,全管段完成氮气置
换的总注氮时间随破损口与注氮阀室距离的增加而减
少,因此,单端注氮时应采取远端注氮工艺。
但值得注意的是,氮气与界面到达破损口
所需时间随破损口与注氮阀室距离的减小而减少。如
果能利用通过破损口一段距离后的氮气隔离管内天燃
气,选择近端注氮的时间更短,管道氮气置换,且所消耗氮气量也将
大幅度减小。但选用该方案必须确保隔离段氮气长度
足够保证施工期安全,具体隔离段长度的要求需要进
一步的研究确定,暂不在本中讨论。
模型参数
(1)气体计量基准状态:压力 0.103 25 MPa;温度
20 ℃ ;(2)管道无内涂层,长输管道氮气置换,粗糙度 30 μm;(3)放空及
破损管道末端压力控制为大气压,取 0.103 25 MPa;
(4)管道总传热系数取 1.75 W/m2·℃ ;(5)干
线管长 30 km;(6)干线管道管径 1016 mm(壁 厚 18 mm);(7)放空管及注氮管管径 323.9 mm(壁厚
6.5 mm);(8)氮气置换通过汽化器将液氮罐车中的液
氮转化为氮气注入管道,由于注氮工艺要求的限制,
注氮速度小于 5 m/s,注氮口压力不超过 0.3 MPa。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